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盜夢偵探

如果看懂它,或許容易覺醒

盜夢偵探

http://m.youku.com/video/id_XMzQzMzg1NTEy.html?&source=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低調又展現自我

 成功的分享應該遵循INTRIGUE法則,那麼來看看成功人士如何運用INTRIGUE法則取得成功。


I = INTRO,即開場:創造一個一秒吸引人的開場;引起人們抬眉頭;問「你知道嗎」問題;示人以魚;變拒絕為接受;分享稀有的東西;振奮起來。


N = NEW,即新穎:只真實還不夠,還必須新穎;跟上時代;創造下一件新東西;用幽默讓人喜悅;想到時用筆記下來;用重新喚醒的眼光看世界。 


T = TIME-EFFICIENT,即高效:高效獲得信任;說話不簡練,難怪遭討厭;包裹你的溝通;給你的郵件和會議穿件「穩定背心」。


R = REPEATABLE,即易記住:轉身就忘,流傳不廣;創造一個引人之語;抑揚頓挫;用韻律、頭韻、節奏和音調打造一個易記的口號。


I = INTERACT,即互動:不要只是通知,要互動;永遠不要再做電梯演講;創造共贏的對話;構造讓人們貢獻和共同創造的場景。


G = GIVE,即給與:首先給與關注;調整溝通方式;傾聽別人,就像你喜歡被傾聽一樣;走出自己的頭腦,走向實際;使用他們的語言;會見他們的朋友。


果不可行,就是沒有用;創建現實關聯;提供選項,而非命令;建議該說什麼;種下行動的種子;確保概念正確。


E = EXAMPLES,即實例:不要講故事,而要分享現實生活的實例,把人們帶入情境;讓人們在同理心的放大鏡下開始關注。


如果你能做到這些,而且堅持與別人分享你的故事,那麼你就會在你的「圈子」裡,成為最具有影響力的人。 凸出來,你就是焦點。

文:山姆•洪恩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的關鍵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

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

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

千萬不要有怨言,

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

—— 小野二郎《壽司之神》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逐》

你安居上主之內,雖然夢見了放逐,卻能夠全然覺醒於實相。

「你正安居於上主的家園,只是在作一個放逐之夢而已;你隨時可以覺醒於真相的。

這豈非只有你才能決定的事?你的經驗顯示出你確實已把夢中一切當真了。

你必須等到清醒之刻才會恍然大悟,夢中好似發生的事,根本不曾發生過。

當你仍在夢境,縱使夢裡的情景完全違反你醒時世界的運作法則,你絲毫不以為怪。

有沒有這種可能,你只是由一個夢轉到另一夢裡,其實你從未真正清醒過?」——《奇蹟課程》T-10.I.2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與無常做朋友


始終站在無常上看問題,


時時和無常的觀念在一起,


人生遇到什麼都不會太驚慌,


時時徹知無常,遇到人生老、病、死的變化,


你只會認為,這才是正常的。




和無常融為一體,讓你對事物有某種預見能力,


假如你能看見無常,則會覺得一切只是依照本來秩序,


深深的接受無常,能消融你悲傷、恐懼的情緒,


而不是製造或增加。



時時觀察無常,讓你處變不驚,


看透了悟無常,給你的人生帶來莫大的安全感,


無知於無常的人受苦連連,


覺知於無常的人解脫自在。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就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


常聽到人說:“你都是修行人了,怎麽還會生氣呢?”

這種問法,就如同認為「修行人不可以生氣」一樣,

讓修行者也會因此有「必須壓抑」的感覺,

覺得“我不應該生氣,不可以煩惱”,

並對於「自己還是有煩惱」的狀態,覺得很不好意思,

或者覺得不可告人,只好裝模作樣,

結果外在看起來很平靜,內心卻充滿衝突。

  


這種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確的,而且久而久之,

是會憋出病來的,哪天暴發出來時,是會一發不可收拾的。

「壓抑」並不是正確的修行方式。

作為修行人,也還是會有生氣、嫉妒等情緒,

會有貪心等等煩惱生起的。


因此,修行並非硬生生地去壓制住情緒,那樣是沒有用的。


以我自身為例,我覺得其實大家都一樣,

很多人都對於我們修行人有所期待,覺得我們一開始修行,

好像立刻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很好的修行者了,

但事實上,修行沒有這麽簡單,是需要時間的。


以我自己來說,是如何跟煩惱相處、處理煩惱的呢?

我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例如「嗔恨」,我花了五、六年時間,

學習如何去和情緒、和嗔恨溝通,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

我發覺,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在於,

我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的情緒,

因為不認識,所以覺得煩惱很可怕,像是個強盜一樣。


「修行」,就是「練習和煩惱做朋友」。

逐漸地,就不再需要壓抑情緒,而是自然而然地、

甚至是很歡喜地把成為情緒的主人,

可以自在地面對處理你的煩惱了,

這時,你已經和「煩惱」成為朋友了。

這是很重要的,這才是「修行」。


大寶法王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幻相仍然是幻相


記住,


即使量子物理向你證明了


時間跟你想的不一樣,


當你說「我現在就是百萬富翁」,


你周遭的物質證據看來


跟富裕沾不上邊,


但這不表示你在騙自己。


的確,


所有可能的存在形式都同時存在,


包括富裕版的你。


這句聲明是真實的;


騙人的是你的眼睛。


愛因斯坦說過,


時間的幻相(過去、現在、未來的幻相)


不管怎麼頑強,幻相仍然是幻相。


《富裕,屬於口袋裝滿快樂的人》書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完此節目,不在被情緒勒索著】


不論是父母、愛人講什麼話,看起來很像是愛你,勒索的原因是對方覺得愛你,但你不覺得那是愛而是某種壓力,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


歡迎收聽「情緒勒索」訪談內容

http://www.ilikeradio.asia/product_page/1579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也有模式,操控著你我


壞情緒升起導致心理波動,扭曲我們的感知能力,剝奪我們的思考能力。



事實上,我們都有一個固定的思維感知模式,每當我們感到沮喪,受到挫折,我們便會進入這個模式。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想突破的牆


「牆,不是為了阻止我們而存在,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達成目標;他阻擋的是那些不夠渴望、不夠熱愛的人們。」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呢?


作為一整體的宇宙,開始想要透過人心知曉自身之時,在某部分仍舊保持為未知的狀態。


而隨著象徵性知識的覺醒,宇宙開始分裂為知者與被知著兩個部分;以即思考者與思想,主體與客體兩個部分。我們的內在意識,作為外在世界的知者與探索者,最終是逃開了自己的掌握,繼續維持未為知者、未知者、不可掌握者;正如同人的手可以抓很多東西,但是抓不到自己,人的眼看得到全世界,卻看不到自己一樣。


 


鈴木大拙說:


起初,實則並沒有起初,這個意志開始想要知道自己,意識開始覺醒,意志是隨著意識的覺醒分裂為二。

原本是一個意志,是完整的整體,現在卻同時成為了演出者和觀察者。


這免不了要起衝突,因為演出者現在開始想要掙脫當初為了擁有意識而不得不遵守的限制。就一種意義而言,他已經能夠看見,然而,若作為觀察者,卻還是有個什麼東西他看不見。



文:意識光譜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一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憎恨與恐懼實源自於未經鍛鍊的心靈

如果你不帶任何情感地思考一件事,背後沒有任何能量,這樣的思考不會有什麼作為。


但如果你在思考某件事情時,帶著熱情與渴望,或是帶著強烈的恐懼與憎恨,它就猶如為火添薪。


你們必須了解到:

憎恨與恐懼實源自於未經鍛鍊的心靈,這些感覺會不時以逆境的形式顯現在你的生活中,例如令你討厭的攻擊你的人,或是你不想待的地方(或許是你的工作,或是你家周圍不好的鄰居街坊)以及你想要避免的事情(如疾病、爭執、衝突的關係)。


這些逆境都是由你的思想、你的信念,以及你的情感與情緒共同創造出來的。


文:《耶穌:我的自傳》節錄8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一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一句堅定的“不”、“我不能”或“我不答應,

因為超過我的限度”,是我們所能說的最屬靈最靈性的話。』


真正的慈悲與智慧一起出現時,

慈悲並不是緊抱著一種完美的理想,

認為我們應該無止境地為“我以外”的一切生命付出,

慈悲的對象是包括我們自己的一切生命。


通過對自己生命往日經驗的了解,

可以學習分辨智慧與依賴的不同。

我們可以思考自己在早年的家庭中如何滿足需求,

如何設定界限,如何對待不安全感。

如果沒有這些覺察,就會在靈性生活中不斷重覆這些家庭模式。


慈悲的布施是真實靈性生活的基礎,因為這就是放下的實踐,

慷慨布施的行為會打開我們的身、心、靈,使我們更接近自由。

每一個布施行為就是體認到人與人的相互交融,

這是佛性的表現,但對大部分人而言,

慷慨布施是一種需要發展的特質,

我們必須尊重這項特質是逐漸成長的,

否則所謂靈性就會被理想化而變成模仿,

在慷慨的特質成真之前,就表現出慷慨的樣子。

捐出全部財產可能是件好事,但若是無意識而重覆地做,

就是不健康的,不論是慷慨付出時間、財產、金錢還是關愛,

原則都一樣。真正的慷慨會在我們的心開放時成長,

隨著內在生命的整合與健康而成長。


傳統的教導指出慷慨布施有三種層次:


第一層是猶豫的給予。起初的布施會帶著躊躇不安,

擔心自己以後會需要現在給出去的東西。

我們想把東西儲存起來,但又認為現在是該給出去的時候。

度過這種勉強的過程之後,就能體會到快樂和自由,

這是給予的喜悅。


第二層是友愛的給予。這是開放、平等的分享,

提供能量和物質支持,好像給予所愛的人一樣。

“我有這樣東西,大家一起享用。”這是毫不猶豫的給予。

大方自在的精神會促進這種慷慨布施,

由此讓內心滋生喜悅、友善與開放的精神。


最成熟的層次稱為高貴的給予。

我們非常樂於別人得到幸福快樂, 

而有自發、直接的慷慨布施,不只是平等的分享,

而是非常樂於看到別人幸福,把最好的給別人,讓別人享用。

自己因為這種慷慨布施而得到更大的快樂,

好像我們成為別人快樂的源泉,

而在內心找到國王和皇後般的富有感。


我們可以感覺這三種層次的慷慨各自會如何在生活中

帶來更多喜悅和亮光,但我們展現真正慷慨布施的能力

常受限於仍未完整發展的自我,也就是上一章所談的主題。

生命的健康與完整感會自然湧現大量的慷慨布施。


許多人沒有豐富感,缺少強壯的內在自我感,

當匱乏和創傷的情況沒有得到療癒時,

就很難了解真誠的給予是什麽感覺。


當內在的感受仍充滿需求時,給予常常隱含著得到回報的期望。

在自我得到復原之前,就表現出崇高慷慨行為的企圖,

往往只是在不健康的依賴之外作出一層修飾罷了


慈悲和慷慨的典範被曲解時,反而會強化緊繃、

恐懼的自我感所產生的依賴和執著。在這些情境中,

慈悲和慷慨都被誤用,使我們在別人不當的支持中失去自我。

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會以不當的方式協助別人逃避,

不去面對生活中真正的困難。


在許多關係中,我們的恐懼和依賴都會使我們不敢說出真相。

我們可能無法設定界限,不敢拒絕對方。


慷慨在一開始也可能是健康的, 後來才惡化成強迫行為。

例如有些女性多年來花許多時間支援公益團體、

靈性組織或非營利機構(其工作可能永無止境),

卻在這段時間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發展和自我價值感。


在修行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知道

自己的行為是出於慈悲還是相互依賴。


佛陀在指導覺察的練習時,建議我們仔細注意心的狀態,

因為行為是由心產生的,如果期待我們總是只想行善,

就過度理想化了,我們必須傾聽,才能知道心在何時有所執著,

何時感到害怕,何時產生依賴。


通過深入的傾聽,就能開始區分依賴與愛的不同。

同樣地,我們也能辨認心在何時開放、何時沒有執著、

何時是互相尊重與關懷的。


以此為基礎,我們的行為就會充滿智慧與慈悲。

人與人的關係是需要平衡的,如果忘記自己的角色,

或忽視周遭的人的行為對我們造成的真實後果,

就會產生相互依賴和不健康的慈悲。


內在創傷、低落的自我價值感,這些都是相互依賴的根源。

當我們低估自己的直覺和情緒,

出於低自我價值感或害怕別人的否定,

也會產生相互依賴。


許多人碰觸不到自己的內心,很容易失去判斷力,

不知道在某個情境中的適當行為,我們可能急於照顧別人,

或是要討好別人、安撫別人,或是想避免與人發生沖突,

而無法清楚地面對自身的需求與處境。


無法體認到自己缺乏自我價值,

也是在修行中像上癮一樣依賴的根源。

我們已看見某些禪修方法會使人得到快感,

以此避免處理現實生活。


當我們脫離真慈悲的層面,

就會產生虛假的安全感和缺少智慧的慈悲。

所有不健康或過度理想化的慷慨布施都起於這種錯誤,

這表示缺乏對自己的深度尊重。


當自我價值感仍然低落時,就無法表明限度、

設定界限或尊重自身的需求,

於是看似慈悲的協助就會混雜依賴、恐懼和不安全感。


有些人在練習設定界限的藝術時,必須暫時停止給予,

有的人覺得自己過於貧乏,完全無法給予,

便可以從微小的慷慨行為開始自自然然地練習。


不習慣給予的人願意練習給予,

這種意願本身就是一種高貴的能力。

我們可以學習培養有智慧的慷慨,

能敏銳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設定界限和限度,從依賴、糾結的愛轉成互相尊重,

學習在給予時仍尊重自己的需求,

這些做法都需要在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覺察上有深刻的成長,

這些都是健全靈性發展的要素。


成熟的愛和健康的慈悲並不是依賴的關係,

而是相互交融的關系,出於對自己和他人的深度尊重。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

就像明智地養育孩子的父母一樣,

知道要在什麽時候設定界限,什麽時候說“不”。


他們很愛孩子,為孩子好,但也尊重孩子為自己學習的需求。

有時候,一句堅定的“不”、“我不能”或“我不答應,

因為超過我的限度”,是我們所能說的最屬靈最靈性的話。


作者:

陳壽文 (踏上心靈幽徑讀書筆記)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人的功課,我該放下嗎?

不要背負不屬於你的問題。


我們看著家人,朋友,孩子,我們覺得他該改掉這個習慣,該好好面對某件事情,該放下對某事的執著。


但別忘了,他是他,你是你,你怎麼能幫他改變?

想要成長,是來自內在的;

真正的改變,也是來自內在的。


接受身邊的人現在的樣子,接受他有他的功課,他的修行。

不需要背負別人的問題,每個生命有他該去的地方。

學會放手,學會接受,當你允許每個人此刻的樣子,你也會允許自己此刻的樣子。


那麼,緊張消失了,抗拒消失了,我們將重新找回內在的流動。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錢本身並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金錢不會一直不變,她是一種能量,需要流動。你對金錢的態度影響你容易賺錢與否,和你能否享受賺錢的樂趣。』


總是覺得不夠,貧乏,匱乏,這是非常普遍的想法,

比如我沒有足夠的存款,資源,

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態度,不夠。


不管你掙了多少錢,永遠都停不下來,

當你有了100萬,你想要5億,當你有了5億就夠了嗎?

不,你會覺得別人賺的比你更多。


總是害怕,覺得不夠,永遠都無法停下來去享受。

一個人到了人生的終點時,他發現從來沒有享受過,

帳簿都是存款,但帶不走它們啊!

想像一下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很可惜?

但是只要你無意識裡有這樣的想法就永遠都停不下來。


抱怨。你總是對錢說,我為了你不得不拼命工作,

你給我的壓力太大了,讓我的人生變得很困難。

只要你有這樣的感覺,錢就是一個問題了,

然後錢就真的是一個問題了,

就算有了一個輕鬆賺錢的機會來了,

你會想,一定是不對的,賺錢不可能這麼輕鬆的。


錢是骯髒的。男人有錢了就變壞,女人變壞了就有錢。

你可以笑,但認真去檢查你的內在是否有這樣的看法,

對賺了很多錢的人有批判,這樣會破壞你去賺很多的錢,

或者即使你賺了很多也會很快揮霍出去。


你甚至對錢有羞恥和內疚的感覺,

特別是當你集成了一大筆錢的時候。

金錢是萬惡之源——如果你認為它是不好的、邪惡的,

你向它發出的信號,可能就是:不要接近我,你不好。

如果你愛它,它也會自然地向你靠近。


想也不想,就把錢花了。完全沒有任何的感恩之心,

把它送走,或者輸掉。這些都是對錢不尊重。


我不配/不需要那麼富有——認為自己不需要的背後,

可能隱藏著:我不可能擁有那麼多錢;父母窮苦了一輩子,

我不配過那麼舒服的日子;如果我有更多需要,

丈夫會離開我等,這後面隱藏的是各種各樣的擔憂和恐懼。


對自己的看法,影響了跟錢的關係。

如果你認為我不值得這些,別人超級有錢是對的,

但我是不可能的,我不可能成功。


錢只能靠辛苦才能得到——假如你對這個觀點深信不疑的話,

你也可能會在工作中以犧牲健康、尊嚴、快樂

等方式來換取財富。


所以,帶著好奇去探索,我們對金錢有哪些無意識的態度?

是覺得錢不夠,越多越好? 還是覺得賺錢很難,

必須要犧牲自己的時間 青春  健康,

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才能獲得財富? 

抑或是嘗試控制錢,害怕失去錢?


金錢本身並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

金錢不會一直不變,她是一種能量,需要流動。

你對金錢的態度影響你容易賺錢與否,

和你能否享受賺錢的樂趣。


無意識覺得金錢是困難的,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賺到錢,

你賺錢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也會錯過那些輕易賺到錢的機會;

如果那個念頭是關於我不值得擁有,我不夠好,

你會不好意思要太多,甚至沒有辦法去要自己想要的;


無意識里對金錢不尊重,沒有感恩,會掙再多都留不住錢;

如果你現在覺得金錢是不足夠的,那就永遠是不夠的。


你的充裕或匱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你對自己的潛意識信念和你覺得你應該、

值得擁有什麼,和你關於成功和財富的潛意識。


如果你覺得賺錢是很困難的事情,

那時你從母親或者父親那裡得到的無意識的信念。

比如,在有意識的層面,我們會做很多決定:

我要減肥,我要戒煙,我要賺更多的錢,

但這些決定通常到最後都沒有實現。

這正是因為無意識有一個更深的聲音:

其實我並不太想要這麼做,我並不想改變。


當你意識到自己習得了父母的金錢觀時,

你要在感謝你的父母,同時清晰明確地告訴自己:

這不是真正的愛和健康的金錢觀。


其次,你要對於自己在無意識里的金錢觀

做一個徹底地疏離,把自己關於金錢的真實想法一一找出來。


再次,設定全新的金錢觀,把對於金錢的看法、

你對金錢的抱歉、渴望以及在未來

你想要擁有的金錢關係都一一列出來。


也就是你可以把金錢當做一個過去有過隔閡的朋友,

現在你要解除兩個人之間的誤會,你要表達對她的愛和渴望,

同時讓她可以主動靠近你,離你越來越近,

和你的關係越來越好。


另外,我們和父親的關係會影響我們的創造力、事業與金錢,

在整合與金錢的關係之前,首先要整合的是你和父母的關係。


錢不能代表愛,錢是愛的一種代表,愛有很多代表,

錢是愛的一種最世俗的代表,但是錢不完全等同於愛。

對金錢保持覺知狀態:錢和愛二者都是正向的,都會正向增值,


以前自己未療癒成長前,

若看到父母親的很多限制信念,ㄧ定對他們有抱怨,

現在若能接受父母親如是的樣子,

能夠自在喜悅面對父母親,

基本上你就超越了上ㄧ代在金錢方面的煩惱和障礙。


金錢只是一種能量,不關乎困難或簡單,

如果你把焦點放在金錢多寡上,就會感到壓力和辛苦。


當你享受你所做的,金錢自然就來了!

信任自己,對自己目標清晰,

做自己想做的事,符合老天給你的天賦才華

而不是為了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或取悅人們;


知道如何處理衝突而不會失去情緒控制;

知道如何冒險,做好失去金錢的準備;


懂得感恩,相信沒有失敗,

只是知道了一種不成功的方法!

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思考和探索:

金錢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為什麼需要它!

否則,財富就會變成無意識的一種目標,

我們會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迷失自己。


只有真的當我們清楚我想要的,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擁有財富,

獲得物質和精神的富足。這才是財富與自由的真正意義,

也是每個人靈魂深處的追求!


文自:奧南朵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的專家  安ㄧ心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祖壇經》中有這麽一段故事: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

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幡動了嗎?沒錯

風動了嗎?當然


心動了嗎?嗯,這才是根本


有人從這個故事得到的啟示是:要修不動心

不管風動、幡動,我心不動

外物影響不了我


來看看真正讓六祖悟道的那句話,

這是金剛經裏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本來就是活潑的,不住於相,無所掛礙,才是仁者心動


寂靜的風,靜默的心

並非什麽都沒有,有的只是自然的流動。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沙哈爾博士《幸福的方法》一書中,他提到多種有關幸福的禪修方法,如:消除自愛與愛他的界限,用自己的光去照亮世界等。

禪修方法正是近年積極心理學在研究的方向之一。

如赫伯特·本森(Herbert Benson)、喬恩·卡巴特·津恩(Jon Kabat-Zinn)和理查·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的研究報告所指出,有規律的禪修可以為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

在禪修的理念中,透過禪的視角,從接受到了解,直至深信萬事有因果,看事物才能跨過時空,更全面而深刻。

沙哈爾博士在寫給中國讀者時提到:

「我曾非常有幸在中國多次傳播積極心理學。而我每次對我的學生們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課程中其實並沒有什麼是他們所不知道的。為什麼?因為雖然積極心理學是1998年才在美國創立的心理學新流派,但其核心元素很多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而許多中國朋友對此的了解其實比西方人要早得多。」

「整體來說,西方科學家喜歡很透徹地研究物體,包括把它們解剖、分解、不斷放大來仔細地研究;而東方科學家則是把事物聯繫起來,從整體的角度,縮小並退後一步來仔細地觀察。這兩種方式都很重要,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最完整地了解積極心理學,我們必須要集合東西雙方的精華,先分解,再把它們組合起來,而不是二選一。」

東方的禪修、瑜伽千百年來都在應用這種方法。森特米哈伊(Csíkszentmihályi)博士是西方正式將這個概念引入心理學的研究人員。禪修是引導人們走向禪定的方法之一,集中注意力,和你所做的事合而為一,如觀想、誦念、甚至日常的工作,最後達到「定境」,從而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能量、靈感和智慧。

禪修方法在治癒抑鬱症及很多疑難雜症時顯示出特異的作用,很多的科學研究開始定量地研究禪修帶給人們從心理到身體的改變。

東西文化的融合在這裡顯現出一條通向未來之路。西方心理學的量化研究讓很多禪修文化看似模糊的特質得到認可,東方的禪修也從宗教中走出,在西方的診所與研究中成為某些指導性的方法。

禪學──架起一座能讓東西方智慧通行無阻的橋樑!


文章源自:Elberta Lee。Sharon Sun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頻率,連不懂外文也能溝通】


昨晚老婆跟我她對公司內部演講耶!


我驚訝的問,妳又不會日文妳怎麼講,


她說:用自己注音去併日文講啦,而且還有2-3個人聽了很感動的哭呢!


我說:ㄧ定是聽不懂,想哭吧!


她說:她有去確認說,有聽懂,很會講⋯


我說:真的、假的? 妳一定使用什麼魔法吧!


她笑著說:每天睡在我旁邊聽說說很多夢話的魔法咒語⋯⋯


我說:什麼魔法咒語?


她就說⋯⋯⋯⋯⋯⋯


原來,最近我在準備624日「幸福頻率2.0」課程,所以連晚上睡覺也唸唸有詞。


後記:我問她怎麼會知道用,她說其實是很緊張都忘光光,頭腦只記得半夜我說的那些,演講前唸唸有詞亂講看看,結果現場就出現了很舒服的氛圍,幸福的頻率,所以講什麼大家都如痴如醉⋯⋯


雖然場地可以讓很多人來,但老婆大人交代,不要乘載太大的能量飛,所以最後收3位,以交學費為準,要學幸福頻率2.0今年就要快喔⋯⋯


幸福頻率2.0 開課資訊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不在幻想裡,請諸佛神群來施恩】


當你能了解自己是從「源頭合一」念頭分裂出來,然後物質世界照著許許多多的想法,演化至今。沒有什麼想不出來,或演變不什麼實相的。


當然包括渴望外星人的高度智慧。


所以才不斷在幻象中,也是人們集體意識的夢境出現外星球的物種,慢慢的有一天可能會有像「變型金剛」的外星人和頭長得橢圓和眼大大的像電影ET的外星人,來地球接我去他家玩玩,或者傳導能量智慧。


但要來前,因人類集體意識未成熟到立即接受,只能偶而找飛碟「亮亮燈」,讓大家期待他們的神秘。


而我想講的是「問題如果在幻想裡找答案」,那會很可惜的被沉迷於幻象中的美好,以為有了外星人智慧,在不同的次元穿越,結果還是在意識夢境不斷的輪迴。


所以討論外星人是否真實,相不相信可有高度智慧並非重點,只是想偷偷跟大家說竟然都在幻想中,當看這些影片訊息時,可以想成是自己的眾神來臨,啟發了這是夢境,如此就好⋯⋯ — 覺得好夢幻。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靈就直接看到,幹嘛還需請誰來代言 

 


今天看這部的第一集,超好笑的。


裡面有一段:


廟的住持人跟通靈少女說:


別家廟之所以興盛,都因為有請ㄧ些有的沒的神,來講話讓人信服,所以會有很多香油錢。你都不裝神弄鬼的直接告訴信眾答案,都收不到什麼錢。



通靈少女回答說:通靈就直接看到,我就直接說,有需要那麼累,扮演其他的嗎?



看後這段覺得有些諷刺耶!


但是劇情或坊間對於「通靈」的誤解,或許看看笑笑就好,反正大家已習慣只用眼睛看這個世界,忘了還能用「內在的眼睛」感受到更多。


#通靈少女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