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帶領你一窺完整的致富哲學,這些觀點是從過去一百年來享譽全球、最出類拔萃人士的真實成功事蹟匯集而成的心血;故事主人翁的出生寒微,除了滿腦子的想法、創意、和有系統的計畫之外,他們身無長物,最後卻締造坐擁財富的傳奇典範。
在遨遊本書的過程中,你將邂逅著名的「思考致富」哲學──百萬富翁奉為圭臬的哲學!就是這個思維,讓《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一書榮獲史上最暢銷成功學典籍的殊榮!
無數成功人士曾因秉持本書的觀點而受惠,相信你一定會在書中的某一頁找到那個重要的繆思。
7條思考致富金律是:
第1條 欲望:一切成就的起點
第2條 信念:想像你的渴望,堅信他們會出現
第3條 自我暗示:如何影響潛意識
第4條 想像力:夢想的心智工廠
第5條 熱情:讓紀律不用費力
第6條 潛意識:連接的環節
第7條 第六感:宇宙透過靈感和同步化與你溝通
|
這樣想就會有錢
◎關於作者
成功大師: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
- 最早出版個人成功勵志書的美國作家,他最有名的著作《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暢銷全世界,被翻譯成26種文字,於至少34個國家出版,全球書籍銷售量超過10億冊,總銷售量僅次於《聖經》,世界有近20億人因為他而改變一生,世人尊稱其為成功學大師。
-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的啟蒙導師。
- 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曾任威爾遜和羅斯福總統的白宮機要顧問。史上最偉大的經營管理與成功大師之一。
- 耗費一生時間研究504位改變人類歷史頂尖人士的成功經驗,並從這些成功經驗歸納相通特性,構建成功學的理論架構。
行銷大師:泰德‧希烏巴(Ted Ciuba)
- 成功大師拿破崙‧希爾的追隨者。2006年推出《思考致富》新修版《這樣想就會有錢》。
- 全球頂尖思考&致富專家;知名人類潛能開發領導者。
- 身兼網路行銷大師、直效行銷及廣告文案專家等身分。利用網際網路及其他現代科技,成功經營一家郵購公司。他僅僅運用如電話、傳真、電腦、影印機等簡單設備,就能在不到1小時之內賺進3,288美元(約台幣10萬元)。
|
◎流浪漢 V.S. 大財富
這是真的,要把思想當一回事。當思想與明確的目標、毅力,和強烈希望將思想轉化為財富的渴望相結合時,真的可以「這樣想就會有錢」!
有一天,愛德文‧伯恩斯(Edwin C. Barnes)發現人真的可以靠思考變有錢。他的發現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他的故事始於一股強烈的欲望:想要成為愛迪生的事業合夥人。
當這股欲望,或說是一股衝動的念頭,頭一次閃過伯恩斯腦中時,他根本沒有條件展開行動,因為兩顆石頭擋在他的路前:他既不認識愛迪生,也付不起到紐澤西州奧蘭治的火車票錢。
這樣的阻礙足以讓人感到氣餒,從而打消實現夢想的念頭。但是,伯恩斯欲望之強烈非比尋常!他下定決心絕不能被困難擊倒,一定要找到方法實現願望,最後,終於決定來一趟「貨櫃之旅」(這表示,他是坐著運輸貨物用的火車到達東部的)。
風塵僕僕、滿臉鬍渣的伯恩斯,就這樣來到愛迪生的實驗室,還大言不慚說要和愛迪生一起經營發明事業。請仔細想想,這個流浪漢面對的可是早已成為百萬富翁的大企業家,他要如何得到對方的回應呢?
大聲說出你的欲望
幾年之後,愛迪生談到他和伯恩斯的初次會面,愛迪生說:「他站在我面前,看來就像個流浪漢,但是他臉上卻流露出一種神情,傳達出他想實現目標的決心。這麼多年來,我從閱人無數的經驗中學到:當一個人對某物懷有強烈的渴望,甚至為了得到它,願意賭上自己的整個未來,而不惜孤注一擲時,這個人必定會成功。我之所以會給他機會,是因為我看見他已下定決心不達目的絕不放棄。從後來的結果證明,我並沒有看走眼。」
當時伯恩斯究竟對愛迪生說了些什麼?相較於他傳達出來的決心,顯然已微不足道。這可是愛迪生本人說的!這個年輕人之所以能在愛迪生辦公室開啟生涯大門,絕不可能是他的外在條件,因為那顯然對他不利,關鍵是他的想法。假如我已將這個故事的概念傳達清楚,讀者可以略過後面的章節不讀。
伯恩斯並未立刻成為愛迪生的事業合夥人,但他爭取到在愛迪生公司任職的機會。雖然這份工作收入微薄,而且做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工作,但對伯恩斯而言,重要的是,這給了他未來夥伴見識他大展「銷售長才」的機會。
種子已在土壤裡默默發芽
幾個月過後,伯恩斯內心設定的明確目標,表面看來似乎毫無進展,但其實重要的事正在他的腦袋裡發生:伯恩斯想成為愛迪生事業夥伴的欲望愈來愈強烈了。
對千禧年持神祕主義論調者,以及近期的心理學家,均已正確地表示:「當一個人真的為夢想做好準備時,夢想便會翩然出現。」伯恩斯已準備好成為愛迪生的事業合夥人,而且,他決心一直維持「準備好」的狀態,直到夢想實現。
伯恩斯沒有對自己說:「唉!這麼做有什麼用?我還是另做打算,去試試推銷員的工作好了。」相反地,他期許自己:「我來這裡,就是要和愛迪生一起經營事業,就算窮盡一生,也要完成這個目標。」他可不是說著玩的!這說明了只要立定明確的目標,並且堅持到底,朝著該目標努力邁進,讓它成為縈繞你心中的強烈念頭,故事的結局就會截然不同!
或許年輕的伯恩斯當時沒有意識到這點,但他頑強的決心,以及專注於單一欲望的堅持,將所有障礙一掃而空,為他帶來追尋一生的好機會。
機會來時就要牢牢抓住
當機會降臨時,它以伯恩斯預料不到的形式出現,連機會是怎麼來的他也摸不著頭緒,那也是機會的戲法之一。它習慣從後門悄悄溜進來,常常偽裝成厄運、暫時的挫敗、或是龐大的工作量。也許這就是大多數人辨識不出機會的原因。
愛迪生曾經改良過一款辦公室裝置的設計,在當時稱為「愛迪生口述記錄機」(也就是後來的愛迪生電話─Edi-phone)。他的銷售團隊對這個裝置興趣缺缺,覺得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賣得出去。伯恩斯卻發現機會來了,它悄悄地匍伏前進,它就隱藏在一台除了伯恩斯和愛迪生本人之外,沒人感興趣的古怪機器裡面。
伯恩斯知道一定能賣出「愛迪生口述記錄機」,於是他向愛迪生毛遂自薦,並很快得到這個機會。伯恩斯真的賣出了機器,事實上,他的銷售成績極為出色,以至於愛迪生決定主動和他簽約,讓他負責將機器行銷至全國各地。透過這樣的生意合夥模式,他們兩人逐漸發展出「愛迪生製造,伯恩斯安裝」的企業口號。
那樣的合作模式持續了30年之久。伯恩斯就是靠它躋身富豪之列,不過他還做了一件意義更為遠大的事情:他證明了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
就從你現在所處的位置開始
伯恩斯沒有等到他「有」了什麼才開始,他唯一有的只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及未達目的絕不放棄的決心。他身無分文,沒念過多少書,沒權沒勢,但是他積極、堅信、發誓一定要成功。憑著這幾項無形的力量,伯恩斯讓自己成為史上最偉大發明家身邊的第一把交椅。這實在稱不上是個驚喜,也算不得是什麼祕訣。任何人只要以相同熱忱追求某樣東西,一定能夠得到它。
然而,讓伯恩斯從一個普通的雇員,一躍成為傑出企業家的事業夥伴,關鍵究竟是什麼?是什麼改變了伯恩斯的命運,讓他從原來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的受薪階級,搖身一變成為享盡榮華富貴的有錢人?請繃緊靈魂的每一根線,仔細傾聽下面的話──這些話掌握著你是否能夠一躍成為某人的事業夥伴的關鍵。
這就是「祕訣」嗎?嗯……是的!其實它應該是常識。這個祕訣將他帶到愛迪生的身邊,解決了當時愛迪生最大的問題,而你可以運用相同策略在任何人身上!
|
◎熱烈迴響
理財周刊發行人-洪寶山、卡內基專家-黑幼龍、財經暢銷作家-蕭碧華、投資大師-陳忠瑞聯合推薦
我常演講分享理財心得,首要有計畫與策略,再者則必須去執行。
很高興《這樣想就會有錢》&《這樣做就會有錢》將全球上千位人士成功的法則,有系統的分為思考面和執行面分享給讀者。建議將這兩本書的重點運用在你的生活和人生的挑戰中,成功的機會將大增,財富自然跟著來!─財經暢銷作家‧蕭碧華
「《The New Think & Grow Rich》不僅是一本增添許多當代實例的改版書,它同時融入全新的性別、跨文化和國際觀點,包括涵蓋科學和遺傳學的新鮮素材,例如加速累積收入和財富的量子學,大大拓展全書的視野。為一本曠世經典的財富激勵指南,完成出色的改版。」─美國中西部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
「泰德‧希烏巴向讀者揭露如何啟動c2因子的神奇魔力,以及為求達成目標而召喚『吸引力法則』的方法。」─美國自我成長協會(SelfGrowth)
「拜讀完《The New Think & Grow Rich》一書,我發現新修版更能引人入勝(見解也更為深刻)。」─英國馬克‧懷伯恩(Mark Whyborn)
「泰德‧希烏巴與《The New Think & Grow Rich》改變了我們的人生!在有幸與泰德談到此書的將近四天內,我們的財富增加了一萬美元。」─加拿大安德魯‧卡克(Andrew Cocks)與泰瑞‧薩巴利(Terry Zambri)
內文1
「我想成為偉大愛迪生的事業夥伴!」當這股欲望,或者說思想的衝動,頭一次閃過伯恩斯腦中時,他根本沒有條件展開行動,因為眼前他遇到兩大難關。首先,他並不認識愛迪生先生;再者,他身邊也沒有足夠的錢供他付火車票到紐澤西州的奧蘭治。
這重重阻礙,本來足以讓多數嘗試追求欲望的人灰心喪志,但是,伯恩斯的欲望非比尋常!伯恩斯不但沒有被擊倒,他心中那股找到實現欲望途徑的意志之堅,反而更讓他最後決定來一趟「貨櫃之旅」。
蓬頭垢面的伯恩斯,就以這副模樣出現在愛迪生先生的實驗室,並且還聲稱要和發明家一起經營事業。請仔細想想!一個流浪漢在家財萬貫的企業家面前高談闊論!在這種場面下,這個乞丐能有什麼機會得到對方的一句回應?然而奇蹟真的發生了……
◎堅定意志,溢於言表
幾年後,愛迪生先生談到他和伯恩斯的初次會面,愛迪生說:「他就站在我面前,看起來就像尋常的流浪漢,但是他臉上卻流露出一種神情,傳達出他決心想實現其追求目標的堅定意志。這麼多年來,我從閱人無數的經驗中學到:當一個人真的對某物懷著深切的渴望,甚至為了得到它願意賭上自己的整個未來,並且不惜孤注一擲時,這種人必定會成功。我之所以會給他所要求的機會,是因為我看見他『未獲成功,決不放棄』的決心,從後來的結果證明,我並沒有看走眼。」
此時,小伙子伯恩斯究竟對愛迪生先生說了些什麼,相較於他表現出來的想法,顯然已經微不足道。這段往事是愛迪生本人親口道出來的!這個年輕人之所以能夠在愛迪生辦公室開啟生涯大門,絕不可能是他的外在條件,因為那顯然對他不利,關鍵是他的想法。
假如我能夠將此觀念的內涵傳達給每個閱讀至此的讀者,後面的章節就可以略過不必讀了。
伯恩斯並未在初次會面就順利成為愛迪生的事業夥伴,不過他確實爭取到在愛迪生公司任職的機會。雖然收入微薄,而且都是做些對愛迪生來說無關緊要的工作,然而那份差事對伯恩斯而言卻意義非凡,因為那給他未來「夥伴」見識到他大展「推銷長才」的機會。
◎一顆看不見的種子,默默在土壤裡發芽
經過幾個月下來,伯恩斯內心夢寐以求的明確重大目標,表面看來似乎毫無進展, 然而事實上某個重要的觀念正在伯恩斯的腦中醞釀成形。他想成為愛迪生事業夥伴的欲望不斷在增強。
對千禧年持神祕主義論調者,以及近代的心理學家,均提出正確的見解:「當一個人真正準備好去迎接一個夢想時,這個夢想便會翩然出現。」伯恩斯已經準備好成為愛迪生的企業夥伴,除此之外,他更決意要堅持下去,直到他追尋的目標實現為止。
伯恩斯從不對自己說:「哎呀,這麼做有什麼用?我想我還是改變主意,去試試推銷員的工作好了。」相反地,他告訴自己:「我來這裡,就是要和愛迪生一起經營事業,就算窮我畢生之力,我也要完成這個目標。」他是認真的!
我們只要能夠立定明確目標,並且持之以恆朝著該目標努力,讓它成為縈繞你心中的強烈念頭,一個人的人生故事將有多大不同!
或許年輕的伯恩斯當時尚未領悟這層道理,但是他鋼鐵般的意志,以及專注於單一欲望的堅持,注定能夠將所有的障礙一掃而空,為他帶來一直在尋覓的機會。
◎「牢牢抓住從天而降的大好機會」
當機會來臨時,它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和出乎伯恩斯意料之外的方面出現,那是機會的戲法之一。它習慣從後門悄悄溜進去,並且經常偽裝成不幸、一時的挫敗、或是勞碌的模樣。或許這就是這麼多人之所以未能認出機會的原因。
愛迪生剛設計出一款新的辦公室裝置,在當時稱為「愛迪生口述紀錄機」(也就是後來的愛迪生電話─Ediphone)。他的銷售團隊對這個新發明興趣缺缺,他們認為這台機器的賣相不佳,必須大費周章來推銷它。伯恩斯發現機會來了,它悄無聲息地匍伏前進,隱藏在一台除了伯恩斯和發明大王本人之外,沒人感興趣的古怪機器內。
伯恩斯知道自己能勝任推銷「愛迪生口述紀錄機」的工作,於是他向愛迪生毛遂自薦,並很快得到這個機會。伯恩斯真的賣出了機器,事實上,他的銷售成績極為出色,以致於愛迪生主動決定和他簽約,讓他負責將機器行銷至全國各地。經由那樣的事業合夥關係,他們兩人逐漸發展出「愛迪生製造,伯恩斯安裝」的企業口號。
那樣的企業結盟模式維持超過30年之久。伯恩斯就是靠它躋升富豪之列,不過他還做了一件意義更為遠大的事情:他證明一個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
◎天涯咫尺的富貴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不同的狀況,探討一個本來手上握有大把致富籌碼的男子,是如何在接近成功終點時,因為放棄而功虧一簣的實例。
失敗最常見的起因之一,就是當一個人被一時的挫折擊倒時,便主動棄械投降的習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犯過此錯誤。
達爾比(R. U. Darby)的叔叔,在過去淘金熱的年代,也沉迷於這股「黃金狂潮」,並千里迢迢遠征西部,期望能夠「淘金致富」。他從來不知道,從人類大腦挖掘出來的金礦,遠多於從地底開採出來的。
他標下一塊地,拿起鑿子和鏟子便幹起活來,儘管過程很艱辛,但是他對黃金的渴望卻是堅定不移的。經過幾個禮拜的賣力挖掘,他的努力總算有代價,因為他終於找到閃閃發光的金礦,但是他需要借助採礦機器把礦石運到地面。於是,他偷偷將那口礦井掩蓋起來,順著原路返回他在馬里蘭州威廉斯堡的家,然後將這個「意外發現」透漏給他的親戚和幾個鄰居知道。左鄰右舍共同集資買下需要用的機器,並將它運送到礦區,達爾比和他的叔叔則回去繼續進行採礦的工作。
他們開採出第一車的礦砂,隨即運往精鍊場,豐碩的報酬證明他們擁有科羅拉多州礦藏最豐富的礦區之一!只要再挖出幾車的金礦,便能幫助他們付清債務,接下來就是驚人的獲利了。
礦坑挖得愈深,達爾比和叔叔的期望也隨之升高!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們遇到了狀況!黃金礦脈消失了!他們來到彩虹的末端,而金罐子卻已不在那裡!他們繼續開挖,拚命想再找到礦脈,但是一切的努力只是枉然。最後,他們決定放棄。
達爾比和叔叔草草以幾百塊的代價把機器賣給一個拾荒者,然後就搭火車回家了。有些專門撿「破爛」的人腦筋不靈光,但絕對不會是這個人!拾荒者請來一位採礦工程師去探勘礦區,並稍微估算了一下。工程師告知他,之前的採礦計畫最後會宣告失敗,是因為地主不熟悉「斷層線」的關係。根據他的計算結果,顯示礦脈應該就在距離達爾比和叔叔放棄挖掘之處只有三呎的地方!而那個位置確實就是發現礦脈的地方!
這個「撿破爛的人」,能夠從那口礦井的金礦大賺數百萬元,就是因為他深諳在放棄之前先聽取專家意見的道理。
用來購買機器的大部分資金,是在達爾比的奔波走告下籌來的,當時他還只是個年輕小伙子。達爾比的親友鄰居出於對他的信任,才願意出資幫忙。後來雖然他必須花上多年的時間還債,最後他還是還清了每一塊錢。
過了很久之後,當達爾比先生發現可以化欲望為財富時,他不僅彌補了損失,更多賺好幾倍回來。他是在投入壽險保單的銷售工作後,才領悟到這層道理的。
達爾比記取自己在「距離黃金三呎之處」放棄,因而損失龐大財富的教訓,並且將那次的經驗用在他所從事的工作。達爾比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他只是告誡自己:「我曾經在離黃金三呎之外的地方功虧一簣,但是當我向人們推銷保險的時候,我絕對不會因為對方說『我不需要』而放棄。」這樣的想法讓他獲益匪淺。
達爾比每年銷售壽險的業績超過100萬,他是人數不到50人的頂尖保險經紀人小組成員之一。達爾比將此「鍥而不捨的能力」歸功於自己在淘金事業因「輕言放棄」所學到的慘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