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喻花精 學習當人們的大師 之一


神喻花精課的理論


請大家先行閱讀 再來上課


上課內容:


靈魂花精又叫神喻花精。神喻如同神的洞見和語言符號,它是飄浮在次元的次元空間場中,要先請你們學習氛圍能量場的運用,以及它更精細、振動更快的波動,是為何??神的分子場去經驗著它的變化,意識將會擴展出原有的氛圍,開始去旅行自己與他人,還有宇宙各個「可能」能量場。



 

你要學會辨識每次的波動的差異,每顆分子的更細微,神喻與氛圍的訊息符號,只要你夠開放,氛圍能量鞏固在愛的頻率中,你將會是「大師」,解決人們的問題。

 



這個練習既可體悟自己的靈魂品質,又可服務他人,協助被「人」困惑的人們。因為透過靈魂的品質
,你將會有『神』的洞見、『神』的覺知,來創造自己的實相世界,也會了悟眼前的幻境。



 
為何說是「幻境」呢?每一個靈魂透過物質世界來經驗和學習,並非單單是你肉眼所見的一切,被後有趣的是,每個時空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你如不瞭解為何「此境」,那你將也存在一種不知是「誰」的表相中,分不清你是在別人的幻境中,還是別人是在你的創造中,糾纏不情代代輪迴著。



 
唯有認出自己是「誰」時,方能破這幻境的虛構表相。人們已習慣「物質世界」和「人情事故」的方式而活,忘卻本源的初衷,及原來的「神性」,他們越是透過肉體或情緒上的「痛苦」,來經驗「人」的存在,或物質規則,越遠離自己的靈性,直到自我獨佔一頭,認為「世界既是如此的小、自己如此的大」,目中剩下自己為止。 


往往努力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物質,或是維護的一段滿好關係,會又不滿足的往另一種模式呈現,以為能填補內在的空洞,如此循環過著生活,人們會不斷的告訴你,這世界是多麼的「匱乏」愛,更難得能擁有物質一切。

 

你被說的不得不信眼前的狀況,你被勾起了過去的「匱乏」感,忘記自己真正是「誰」,你變成「誰」了?因此,你就認為自己就是那個你不認識的「誰」???也只能用人與人的「小我」,來證明自己是存在的。


 
甚至於你忘掉你學過「靈魂花精」所教的「愛的頻率」功法,把自己變成「匱乏」愛,需與人同病相憐的存在者,誤認這是解決之道,那是大錯特錯的。



未完  請繼續點


上課講義 -- 神喻花精 – 學習當人們的大師之二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林暖光之夜 (9月16日)
想點燃自己靈性的光芒嗎?
它的威力比心中的那光,還要精細、美麗、燦爛、永久.....
也就是說超越"心理學",跨入靈魂的境界
及永恆的豐盛......
**誰是歐林?

歐林在1977年第一次透過靈應盤回答姍娜雅對他的身分問題時說:「我是生命大師。」(“I am Master Life, above all so far.”)

在喜悅之道書中的問候裡,他說:「我是個靈性教師。我曾在這個星球活過一世。我在許多實相系統中旅行,現在正有星際規模的巨大成長和進化在所有國度發生。我在成長加速的世界中旅行,凡要求的人都會獲得幫助。」

「我是光的存有。我幫助地球上踏上喜悅和光明的道途,願意服務地球並對個人成長和進化有興趣的人。我對人們的個人生活和世界服務提供指引和協助。」

「我希望能協助你發現此生的特別任務和目的,邀請你和我一起旅行進入你來自的光與愛的世界。我希望用這些觀念引領你回到你出於天性尋找的那些精微次元。」

「我並不遙遠,我的愛和振動碰觸每個要求的人。我希望讓你們在未來的變動中感到喜悅,因為你們正在經歷巨大的改變。」
體驗歐林溫柔敦厚的能量支持
更高次元離我們並不遠,透過歐林的文字,音樂,冥想和網頁內容的導覽,你可以感覺指導靈們的能量,愛和真實的存在,歡迎你進入光的社群。

暖光之夜邀請你放鬆自己,融入愛的空間,一窺精微的光能世界,和我們一起聆賞高次元音樂與美麗光影,交換宇宙遊子的心情。在冥想中,領受高靈們的光與愛。


**活動帶領人 Lucia

--Lucia: 1991年修習光體能量,2002年進行開啟光體教學。譯有歐林書:創造金錢、個人覺醒的力量、靈性成長、靈魂之愛以及開啟光體相關課程;並與 Faith合譯”靈魂占星筆記”。

Lucia為美國歐林中心開啟光體專任教師,合作帶領探索靈性成長的歐林中心系列課程,期能將靈性領域的美好資訊分享給華人社會。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孟子路678號【地圖

時間:9月16日  晚上7點入場  7點30分開始

費用:300元    或書店消費滿300元並事先報名者(前25位)
名額有限
連絡人:  亞蓁  0986156356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好時間做對事(全新版):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



先知們一直告訴我們"時間"是一種幻相,如果你參不透此道理,那就乖乖當地球人,看看此書學一下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悟出幻相這回事



試閱電子書下載:

http://www.longstone.com.tw/l009/download.asp



管好時間做對事(全新版):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

管好時間做對事(全新版):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

管好時間做對事(全新版):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



我們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生命
一本可以改變你命運的好書!

你是否有以下的困擾:
感覺時間不敷應用,需要更多時間?
想留多一點時間給朋友和家人,卻難以做到?
四處奔波,卻沒有時間享受生活?
生活與工作之間難以平衡,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壓力過大?
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都很重要,不知該如何抉擇?
不知道自己要何去何從,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覺得做什麼都沒意義?
終日勞碌,卻感受不到工作上的成就感?

如果對以上任何一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本書就可以幫助你。
人生的一切失敗與後悔,皆因沒有「管好時間做對事」。



本書特色

  本書突破傳統,首次明確指出時間管理的根本是對價值觀的管理、對狀態的管理和對習慣的管理,並創造性地將時間管理提升到生命管理的高度。

  秉持「知識並非力量,只有被應用時才是力量」的信念,本書介紹了很多獨特且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制定目標、心理狀態的管理、持續改善、消除拖延和預設地圖等。
本書適合企業員工、學生,以及想充分利用時間、實現自己目標的有志之士閱讀。




管好時間做對事(全新版):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



作者簡介

何常明

  何常明,作為一名極具創造性的經營者,他是NLPSKY國際研究傳播機構的董事。作為一名嚴謹刻苦的研究者,他目前致力於心理學及最新學問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研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他是一個狂熱的研究者,連續七年,每年花在研究上的時間不下於1,000小時。作為一名卓越的講師,他曾為美國友邦保險、中國移動、日立電梯、中海油、安利中國等多家企業及上萬名學員提供教育訓練及輔導,並應邀到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等院校演講。作為一名作者,他已出版的著作包括《8分鐘給心沖個涼》、《管好時間做對事》《改寫人生——影響個人的15種負面思維》等。



管好時間做對事(全新版):NLP的時間和心態管理



全新版本說明:鑄就心智,把時間花在重要之事上  7


前言:管理人生,就是要管理好時間  23


第一部分 做對事  39


第一章 生活平衡:時間應用的大前提  41



時間管理的大前提是生活平衡,傳統的時間管理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工作這個領域,打破了生活的平衡,所以註定是難以持久的。


生活平衡不可違背  42


做個完整人,而非部分人  45


保持角色間的平衡  52


你錯過了什麼?  60


第二章 關注焦點:時間應用之關鍵轉捩點  59


將關注焦點放在「要事」上,能讓你做正確的事,從而帶來高效能及心態上的平和;而關注急事則會帶來危機、衝突、疲憊以及懊悔。


關注要事,而非急事  63


關注可控範圍,而非不可控範圍  72


關注優勢,而非劣勢  76


你錯過了什麼?  82


第三章 明確價值觀:影響你一生的關鍵因素  83


我們其實不是在管理時間,而是在管理生命、管理價值觀。


明確價值觀是時間管理的根本   84


別忘了真正去活  88


確認你的價值觀及制定價值觀準則  91


在組織中建立共同信念及共同價值觀  102


你錯過了什麼?  106



第四章 目標設定:沒有清晰的目標,任何時間管理都只是在浪費時間  107



在生活中為自己制定各種明確的目標更有助於成功,而對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有一個清晰的瞭解是一切偉大成就的開端。


目標,你設定了嗎  108


設定目標的全套程式  113


你錯過了什麼?  131



第二部分 管好時間  133


第五章 心理狀態管理模式:掌握了心理狀態,你就可以掌握世界  135

我們從改變神經系統、改變生理狀態和改變思考方式三個方面入手,來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


改變儲存資料法  139


假裝法  148


提問法  153


你錯過了什麼?  162



第六章 消除壓力:讓你輕鬆擁有每一刻  163

壓力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失去平衡。


壓力對時間管理的影響  164


壓力管理模型  166


壓力管理的核心策略  168


學以致用  181


你錯過了什麼?  184

第七章 人際溝通:至少佔據80%的時間  185

傳統的時間管理將重點放在獨立的「我」上,卻很少去關注人際關係,這是違背客觀規律的,意味著我們有可能會浪費掉80%的時間。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186

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188


每個人在當時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最佳選擇  190


有效溝通的關鍵是培養和諧氣氛  191


建立信任之關鍵  203


你錯過了什麼?  208


第八章 持續改善:只需0.5%,你就可以獲得不可思議的力量  209

「持續改善」這個工具不僅可以推動我們個人走向成功,而且它的威力致使日本僅用了短短幾十年,就從二次大戰的廢墟中,轉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


由故事引發的持續改善  210


只需0.5%,你就可以獲得不可思議的力量  215


心錨設定  219


實 踐  224


你錯過了什麼?  230

第九章 永久消除拖延:創造超強行動力  231


既然人人都知道拖延是成功的無形殺手,是邁向成功之路中最嚴重的壞習慣之一,可是為什麼還有近90%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呢?


絕不拖延  232


造成拖延的心理原因  235


用「痛苦—快樂」原則消除拖延  238


用催眠消除拖延  243


你錯過了什麼?  255


第十章 預設地圖:避免吃「後悔藥」  257

「預設地圖」可以讓你在做某事前,預先對事情的全貌有詳細的瞭解。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定計劃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要改變你做事時的習慣行為方式。


預設地圖  258

實踐預設地圖  261


迪士尼法  271


實踐迪士尼法  273


你錯過了什麼?  278



第十一章 公正和勇氣: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  279

公正和勇氣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它們與愛、信任和喜樂被稱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5個力量」。擁有了它們,你的人生才能變得幸福快樂。

公 正  280

勇 氣  289


體驗—轉識成智  292

你錯過了什麼?  301


附錄:傳統的時間管理技巧  303



http://www.longstone.com.tw/l009/index.htm

久石文化(Longstone Publishing

地 址/北市南京東路一段二十五號十樓之四

電 話/(02)25372498 傳真/(02)25374409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健康的秘密:如何打造健康的身體



健康的秘密


1章:健康之源


人類的存在是生命物質的一種形式,人類的體內擁有一個健康之源。

 


人類體內有個健康之源

 

本書像《致富法則》(THESCIENCE OF GETTING RICH)一樣,都是作為個人指導之用。一開始,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基本事實,並毫不懷疑的接受這些事實。

我們這裡要說的事實是:健康的構成是身體功能得以自然而完美的行使,這個結果是立基於生命之源的自然作用。

宇宙中有個生命之源(Principle of Life),它是生成萬物的生命物質(Living Substance)。這種生命物質瀰漫、滲透、充斥於宇宙間,它像精煉和擴散的乙醚,存在並貫穿於萬物之中,世間的一切生命均源於這種物質。

人類的存在是生命物質的一種形式,人類的體內擁有一個健康之源(Principle of Health)。如果一個人的健康之源處於完全建設性的狀態中,就會促使他的生命完美的行使所有自主功能。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或措施治療,能夠治癒人體的是健康之源,人們可以透過特定方式(Certain Way)思考,把健康之源導向建設性的狀態之中。

 

疾病是由健康之源治癒的

 

現在,我要證明最後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醫療領域中,人們往往運用不同而且是相反的治療方法治癒疾病。運用對抗療法(allopath)的醫生會施予大劑量的解毒劑(counter-poison)治癒病人;運用順勢療法(homeopath)的醫生給病人使用少量與疾病最近似的毒藥,也能把疾病治好。如果對抗療法曾經治癒任何特定疾病,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順勢療法將永遠無法治癒那種特定疾病。如果順勢療法曾經治癒了某種病痛,對抗療法就不可能治好那種病痛。

這兩種治療方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絕然相反,但是這兩種方法治癒了大多數疾病。甚至同一個醫療學派的不同醫生,使用的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

以消化系統不良為例,如果同一個病人去給五、六個醫生診斷,比較各醫師的處方,很可能其中一名醫師的處方藥物在其他醫師的處方中並不會出現。難道我們不能作出這種結論:病人是被他們自身的健康之源治癒的,而不是透過不相同的治療方法?

不僅如此,我們還發現:接骨大夫的脊椎推拿、信仰治療師的祈禱療法、營養學家的食物療法、基督教的精神信仰療法、精神病專家的主張、衛生學家所採用不同的生活方案,都治癒了同一種疾病。

面對著這些事實,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所有人的體內都具有能夠治癒任何疾病的健康之源;各種治療方法都具有某種東西,在適當的條件下,就能促使健康之源發揮作用。也就是說,當藥物、推拿、祈禱、食療、信仰和保健措施促使健康之源活躍起來時,就能治癒疾病;如果不能讓健康之源活躍起來,則不能治癒疾病。除此之外,難道我們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

難道這一切不是表明:治療結果是取決於病人對待治療方法的態度,而非處方中的藥物成份?

 

聖骨具有療效?

 

有個古老的故事能夠有效說明這個問題,現在就讓我講述這個故事。據說中世紀時,在某個修道院保存了一名聖徒的遺骨,這支遺骨具有神奇的治癒功效。在特定日子,一群受疾病煎熬的患者都跑到修道院摸一下聖徒的遺骨,凡是摸過的患者都能不藥而癒。

在某個「摸骨日」的前一天晚上,有個褻瀆聖物的歹徒找到存放聖骨的寶盒,並盜走能創造治療奇蹟的聖骨。第二天早上,和往常一樣,當一大群患者排在門口等候時,神父發現具有神奇力量的聖骨不見了。

他們決定對這件聖骨失竊事件保持沈默,希望可以查出竊賊,找回寶物。於是他們趕快到修道院的地下室,挖出一名被埋葬多年的謀殺犯的骸骨。他們把謀殺犯的骸骨放進寶盒,因為他們知道這支「冒牌聖骨」不具任何神力,所以打算編造一些聽似合理的藉口,以解釋聖骨那天之所以不能像往常一樣創造奇蹟的原因。一切安頓好之後,他們讓在門口聚集和等候的病患魚貫進入。

令知曉內幕的人感到極度驚訝的是,謀殺犯的骨頭與聖骨一樣具有同等功效,治癒力量一如既往。有一名知情的神父記述了整件事情的經過,在他的記述中坦承:治癒力量一直存在於病人自身,而不可能在骨頭。

 

健康取決於運用特定方式思考和生活

 

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這個神父的結論同樣適用於所有治療體系的治療方法。治癒的力量在於病人自身,是否具有療效並不取決於所使用的是物理或精神療法,而是取決於病人如何看待這些療法。正如耶穌曾教導過我們,宇宙之中存在著一個生命之源,它是一股巨大的精神治癒力量,每個人的體內都有與這股治癒力量相連結的健康之源。這個健康之源是處於靜止狀態,還是活躍狀態,是根據個人的思考方式而定。只要透過特定方式(Certain Way)思考,個人就可以迅速促使健康之源活躍起來。

恢復健康並不是取決於採納某種治療體系,或找到某種治療方法,所有治療體系和治療方法都可以治癒和你完全相同的疾病。健康並不取決於天候,各種氣候的環境都有人健康、有人生病。健康並不取決於職業,除非在被毒物污染的環境中工作,不然各行各業的人都會很健康。恢復健康取決於你開始運用特定方式思考和生活。

一個人對事物的思考方式,是透過他對該事物的態度所決定。他的思維取決於他的信念,結果則受制於個人信念的運用。

 

信念有助療效

 

如果一個人相信藥物的功效,並將這種信念運用於自身,那麼這種藥物一定可以治癒他的疾病。如果他擁有強烈的信念,那麼他卻未把信念運用於自身,也未必可以治癒疾病。許多病人對別人充滿信心,對自己卻毫無信心。如果有人相信飲食療法,並運用個人的信念,他的疾病就能獲得治療。如果有人相信祈禱療法或信仰療法,並運用自身的信念,祈禱療法或信仰療法就能醫治他的病痛。

運用自身的信念可以治癒疾病,但如果信念的運用不是在自身,則不管這個信念多麼強烈、持續多麼長久,都不會產生任何療效。本書涵概兩大領域──意念和行動。想取得健康,只是以特定方式思考是不夠的,必須運用自己的意念,也必須透過行動在生活中展現,和具體化心中的想法。

 

 

2章:信念之基

宇宙是一個偉大且進步的生命體,自然的存在目的就是要讓生命發展得更完整,生命功能更完善

 

萬物是由無形物質生成的

 

因此,個人可以按照特定方式思考,治癒自己的疾病,但他必須相信以下所陳述的真實性:

萬物皆由一種生命物質生成,這種物質以其最初狀態,瀰漫、滲透、充斥於宇宙間。世間所有可見物質皆來自這種物質,然而這種物質以其最早的無形狀態存在於由其所製成的可見事物形式之中,它的生命存在於萬物之中,它的智慧也存在於萬物之中。

這種物質透過意念創造萬物,其方法是它把它思考的東西建立為形式。緊守著一個形式的意念,這種物質就會產生這種形式;緊守著一個運作的意念這種物質就會構成這種運作。形式之所以被創造,是由於這種物質自行移動到特定方位或位置。

當原初物質(original Substance)希望創造出一種特定形式時,它會想著會產生那種特定形式的運作。當它希望創造一個世界,它想著這個運作,也許經歷數個世紀,最終形成對這個世界的態度,以及這個世界的形式,於是就有了這個世界的運作。

當它想創造一棵橡樹,就會想著運作的順序,可能經歷數個世紀,最終有了橡樹的形式,並且有了橡樹的運作。不同形式的特殊運作順序,一開始就已經被建立,無法更改。在無形物質特定的運作原則中,只能永遠產生特定的形式。

 

自主功能和非自主功能

 

人體也是由原初物質形成,是特定運作的結果,最初只是存在於原初物質的意念之中。產生、更新和修復人體的運作被稱為功能,這些功能分成兩大類:自主功能(voluntary function)和非自主功能(involuntary function)。

非自主功能受控於個人的健康之源,只要人們以特定方式思考,就會以絕對健康的方式運作。生命的自主功能是:吃、喝、呼吸和睡眠。這些功能,不管是全部還是部分,都是由人們的顯意識(conscious mind)所管轄。如果人們願意,就可以運用絕對健康的方式行使這些功能。但如果不能運用健康的方式行使這些功能,人們不可能得到長期的健康。

因此,我們發現,如果一個人按照特定方式思考,並以相應的法則吃、喝、呼吸和睡眠,就能獲得健康的身體。一個人生命中的非自主功能,直接受制於健康之源,只要這個人以健康的方式思考,這些功能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行使。因為健康之源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個人自覺思維的指引,影響著他的潛意識(subconscious mind)。

 

造物主從未想過疾病或不完美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思考的中心,能夠產生意念。因為人們不能通曉一切,所以人們會犯錯和有錯誤的想法。因為並非通曉一切,因此人們會把不真實的事物誤認為真實。一個人在意念之中緊守疾病、不正常的功能和狀態的想法,於是健康之源就會出現反常作用,導致體內產生疾病、不正常的功能和狀態。

在原初物質中,只會緊守著完美的運作、絕對健康的功能和完整生命的意念。造物主從未想過疾病或不完美。但經歷了無數個世代之後,人們逐漸帶有疾病、異常、衰敗和死亡的意念。

這些因意念所造成的異常功能已經成為人類遺傳的一部分。一代又一代,我們的祖先一直緊守著不完美的人體和功能,因此我們一出生,潛意識就帶著人類不完美和疾病。

 

生命的本質是持續進步

 

這樣是不自然的,並非自然計畫的一部分。自然的目的除了完善生命之外,別無其他。我們從生命自身的本質,就可以發現這一點。生命的本質是持續進步,邁向更完美的生活;進步是生活的必然結果。提升是積極生活的結果;不管是什麼生命體,生活必須愈來愈豐富多彩。

藏在穀倉裡的種子,具有生命力,但並非活著。一旦把種子種植於土壤,它就會變得活躍,會開始自行從周遭的物質中汲取養份,打造成植物的形態。種子的目標是提升和增加,每一顆種子會結出三十、六十或一百顆種子,每顆種子和原來那顆種子同樣具有生命力。

生命藉由生存得以提升,欠缺提升不可能有生命可以生存,生命的基本推動力就是生存。原初物質產生作用並創造,就是為了回應這種基本推動力。造物主必須生存,除非是為了創造和提升,否則造物主無法生存。在繁衍的過程中,造物主也不斷進步和提升。

宇宙是一個偉大且進步的生命體,自然的存在目的就是要讓生命的發展更臻完美,生命功能更臻完善。自然的目標就是絕對的健康。

 

人類也力求完美和健康

 

就人類的存在而言,自然的目的就是「他」應該持續進步,繁衍更多的生命,以及朝更完美的生命進化。「他」代表的是人類,也代表我們的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有時被稱為種族思維(race thought),他應該在目前的行動範圍中,盡可能讓生活更圓滿。

這是一定要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就是要追求更完美的生命。拿一支鉛筆和一張白紙給一個小孩,一開始,他只會畫一些粗糙的線條,存在於他內心的某種東西,試著要以藝術的形式將自身表現出來。拿給他一套積木,他會試著搭建一些東西,存在於他內心的某種東西尋求以建築的方式表現。讓他坐在鋼琴前面,他會試著讓琴鍵流淌出和諧的樂音,存在於他內心的某種東西試著以音樂形式表現。人體內的某種東西,總是尋求活得更加完美。人們的生活總是希望很健康,因為人們體內的自然之源(Principle of Nature)唯一能尋求的就是健康。人類存在的自然狀態是絕對健康的狀態,人們體內的一切,以及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疾病是錯誤意念的產物

 

原初物質的意念不可能有疾病的位置,因為它的本質不斷驅使它朝更圓滿和更完美的生活,因此也朝健康的方向發展。人類的存在,因為是存在於無形物質的意念之中,所以具有絕對的健康狀態。疾病是由於異常、扭曲的功能作用所造成,或因為朝不完美的生命發展而造成的,思考物質的意念根本不會容納這些不完美的生命。

至高無上的造物主從來不會想到疾病,疾病不是由造物主創造或形成的,也不是造物主帶給人類的。疾病是獨立意識的產物,是個人錯誤意念的產物。造物主──無形物質,沒有看見疾病、不知道疾病,也不認識疾病。只有人類的錯誤意念才認可疾病,造物主只想到健康。

 

透過意念和行動打造健康的身體

 

從前面所述的內容中我們發現,我們都是由原初物質所塑造,健康在原初物質之中是一種事實或真相,疾病是由於人們過去和現在的不完美意念,所導致的機能缺陷。如果有人覺得自己非常健康,那麼他除了健康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狀態。

人類的健康是原初物質的意念,不健康是因為人們沒有想到絕對的健康,不能以健康的方式行使自主功能。以下我們列舉本書的基本事實:

 

有一種生成萬物的思考物質,在其最初狀態,這種物質瀰漫、滲透、充斥於宇宙間,它是萬物的生命。

這種物質有著形式的意念就會產生形式;有著運作的意念就會構成運作。在與人類的關係中,這種物質的意念一直都是完美的機能和健康的身體。

一個人就是一個思考中心,具有原創的意念;人們的意念比自身的身體機能擁有更強大的力量。想著不完美的意念會導致不完美和有缺陷的機能;如果運用非正常的方式發揮生命的自主功能,就會助長疾病產生。

如果一個人只想到健康,他就可以在自己的內在產生健康的機能;全部的生命力量(Power of Life)也會發揮效用幫助他。但要使這個健康機能持續,人們要運用健康的方式生活,行使外在或自主功能。

第一步必須先學會如何思考健康;第二步則要學習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吃、喝、呼吸和睡覺。如果採取了這兩個步驟,人們生活就會健康,並永保健康。


健康的秘密:如何打造健康的身體


推薦序

  這真是自然醫學的根本精要觀念之書,沒有複雜的難懂的專業名辭與理論,只有直接而簡單的原理,搭配基本行動準則,就能帶給我們健康自然的生活!!
華特斯此三書一以貫之,皆從宇宙生命之源的靈性角度開始,告訴我們人類的本質是靈性存有,在自然狀態下本應圓滿健康地開展人生;而負面情緒,生活困境和疾病都是沒有順應宇宙自然發展法則與個人錯誤思維信念的結果。

  本書後續各章闡述精要正確的思想和適當的行動(吃、喝、呼吸和睡覺),讓我們易於在繁忙複雜的日常生活中遵循,返璞歸真地找到自然健康之道!

我把這本健康心法經典,推薦給注重身心健康的朋友們!!


介偉 (光-中心 lightcenter.tw 主持∕心靈觀念推廣者)

作者自序

  健康的秘密本書是同系列的第二本,第一本是《致富法則》(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這是為了想要賺取財富的人所撰寫。而本書則針對想獲得健康的讀者而寫,他們渴望得到一本打造健康的實用手冊和指引,而非一部理論巨著。

  這是一本宇宙的生命之源的使用手冊,我儘量運用平實又簡單的文字向讀者說明當中的來龍去脈。雖然讀者事先對新思維(New Thought)或形而上學(Metaphysics)可能未作深入研究,但仍可容易領會本書所要敘述的絕對健康的概念。本書的書寫過程中,我會排除沒有必要的枝節,只留住有效又實用的要素。我不會運用專業、抽象或艱澀的文字,而是緊緊的扣住重點,希望讀書閱讀過後就可以輕鬆實踐。

  就像這本書所宣示的,本書的內容是立基於科學,而非來自憑空想像。宇宙的一元論(monistic theory)──這種理論認為,物質、心智、意識和生命都只是一種物質的展現──現在已被許多思想家所接受。如果你也接受這種理論,你不能否定,你會在本書中找到合乎邏輯的結論。

  最具說服力的是,書中提及的意念和行動模式,在十二年間,都經過作者自己和數百人的實踐和試煉,並證明行之有效。

  我敢保證,本書非常實用而且效力奇佳,不論你身處何處,書中的法則都要加以遵循,這些法則像幾何學一樣,都奠基於科學,不可能沒有效力。如果遵循「特定方式」生活和思考,你將會獲得健康。

  想要獲得更多、更詳細資訊的讀者,例如飲食的自主功能之運作等,我推薦弗萊契爾(Horace Fletcher)和愛德華.杜威(Edward Hooker Dewey)的著作。你可以閱讀這些書籍以支撐你的信心。但我也要提醒你,如果你同一時間研究諸多相互衝突的理論,或同時實踐數種不同「學說」的理論,可能會造成混亂。為了獲得健康,你必須全心全意運用正確的方式思考和生活。

  記住,就像健康的秘密本書所宣示的,本書在各方面都有完整和充分的指引。全神貫注於書中所描述的行動和思考方法,並按照書中的細節加以實踐,你將會獲得健康,如果你已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會持續擁有強壯的體魄。

請持續相信完美的健康是無價的賜予!

華勒思.華特斯  


如果沒有華勒思.華特斯,朗達.拜恩(Byrne Rhonda)就不可能受到啟發,創作出超級暢銷書《秘密》!

  這是華勒思.華特斯繼《致富法則》(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和《成功的祕密》(The Science of Being Great)後,另一本失落的經典!

  現在,「健康的秘密」終於被揭開──運用自身的意念和行動,你也可以建構絕對健康的身心和人生。

  如果人們擁有健康的意念和信念,以絕對健康的方式吃、喝、呼吸和睡覺,一定會擁有絕對的健康身體!

本書將向讀者揭示:
 ◎ 造就健康身心的秘密何在?
 ◎ 你的心態和健康為什麼會有關聯?
 ◎ 為什麼不同的療法可以治癒相同的疾病?
 ◎ 要如何吃、喝、呼吸和睡眠才是最健康的?
 ◎ 為什麼可以透過信念建構健康的身心?
 ◎ 讀者要如何運用和開發內在的「健康之源」?

本書特色

  這是華勒斯.華特斯繼《致富法則》(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和《成功的祕密》(The Science of Being Great)之後另一本失落的經典!

  在本書中,你會找到如何透過正面的思考力量增進健康,只要你遵循本書的指引,就會發現你的內在有一股健康之源,在健康之源的幫助下,可以引領你邁向更快樂和更健康的人生。

  如果你渴望獲得健康,第一步必須先學會如何思考健康,在心中打造健康的意念;第二步則要學習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吃、喝、呼吸、睡眠,透過本書的指引,讀者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實踐,藉以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能建構一個絕對健康的環境和身心。

作者簡介

華勒思.華特斯

(Wallace D. Wattles,1860 ~ 1911)

  是美國成功學的開山之祖,他不但身體力行,還把他的理論和經驗編著成書。他是當時「新思維」(New Thought)的宣揚者。所謂的「新思維」就是:人類可以透過改變意念和想法,掌控自己,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華勒思.華特斯一生筆耕不輟,著作了許多關於財富、健康和成功方面的傑作,諸如《致富法則》(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久石文化出版)、《成功的祕密》(How to Be a Genius)和《健康的秘密》(The Science of Being Well)都是以「新思維」理論作為基礎,人們可以透過改變心態,達到致富效果,以及取得成功和健康的人生。

  作者雖辭世人間近百年,但對世界的影響力依舊至深至遠,至今依然持續著。其中風行全世界的《秘密》,就是受到《致富法則》一書的直接啟發。

 


「信念」可以治療疾病嗎?  撰文者 久石文化主編 陳文龍 古代由於醫學並不發達,許多巫醫郎中為病患進行治療,靠的未必是藥物的療效,而是病患對巫醫郎中堅定不移的信念讓自己自癒。也有許多病患靠著宗教信仰所展現的神蹟治癒各種疾病,靠的也是病患自己的信念力量幫助他們自癒。如果病患對「香灰符水」具有療效的「信念」,那麼「香灰符水」就會變成他們最佳「良藥」,治癒他們的疾病。在《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一書中,毛澤東和他的私人醫生李志綏的對話或許更能說明「信念」對病患的作用:   從這裡下山,順路前行,走到「毛氏宗祠」前不遠的地方,毛前瞻後顧,似乎在找什麽,可是沒有找到。我正走在他的身旁。我問他在找什麽。他說:「這裡原來有一個土地廟,我小的時候生病了,我母親帶我到這裡跪拜,求過籤,討過香灰吃。」公社主任跟上來說道:「這個土地廟去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給拆了。磚拿去砌了土高爐煉鋼,木頭當煤用,煉鋼時燒掉了。」 毛搖搖頭說:「可惜了。這個廟應該留下來。農民沒有錢,生了病看不起醫生,到廟裡求求菩薩,討點香灰吃,在精神上是很大的支援和鼓勵。人的精神沒有寄託是不行的。」 毛轉過頭來,對我說:「你不要小看這香灰。我常說『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香灰能鼓舞精神,使人有戰勝疾病的勇氣。」他看到我在笑,正色說:「你不相信吧。你們當醫生的,應該懂得精神作用的道理。」 我的微笑並非表示不贊成。身為醫生,我相信精神狀態對身體健康有巨大的影響!   對於信念是否具有療效的問題,比較科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55年,畢闕博士(Henry K. Beecher)所提出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placebo原是拉丁文,意謂「我將安慰」)。所謂「安慰劑效應」又稱為「偽藥效應」和「假藥效應」是指在病患毫不知情的情況之下,給予病患無任何藥性的「假藥」為他們治療疾病,神奇的是,病患卻相信「假藥」對他們具有療效,讓他們的症狀或疼痛獲得舒緩或減輕。 這種看似神奇的現象,也是病患因為對「假藥」形成信念的力量,而開啟了病患的自癒功能,但這種自癒功能在現今昌明的醫學尚無法說明箇中的秘密。 或許這個秘密可以在本書找到部份解答。華勒思.華特斯認為:   所有人的體內都具有能夠治癒任何疾病的健康之源(Principle of Health);各種治療方法都具有某種東西,在適當的條件下,就能促使健康之源發揮作用。也就是說,當藥物、推拿、祈禱、食療、信仰和保健措施促使健康之源活躍起來時,就能治癒疾病;如果不能讓健康之源活躍起來,則不能治癒疾病。除此之外,難道我們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 「治療結果取決於病人對待治療方法的態度,而非處方中的藥物成份?」   華勒思.華特斯主張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股「健康之源」,這股「健康之源」支配著我們的健康,如果我們受傷了,「健康之源」就會對身體進行復原的工作。所以,治療疾病的力量不是在藥物本身,而是病患對藥物或治療方法的產生信念,驅動「健康之源」治癒疾病。所以治療或健康的力量是在人類身上,而非在藥物。   華勒思.華特斯舉了一個故事:   有個古老的故事能夠有效說明這個問題,現在就讓我講述這個故事。據說中世紀時,在某個修道院保存了一名聖徒的遺骨,這支遺骨具有神奇的治癒功效。在特定日子,一群受疾病煎熬的患者都跑到修道院摸一下聖徒的遺骨,凡是摸過的患者都能不藥而癒。 在某個「摸骨日」的前一天晚上,有個褻瀆聖物的歹徒找到存放聖骨的寶盒,並盜走能創造治療奇蹟的聖骨。第二天早上,和往常一樣,當一大群患者排在門口等候時,神父發現具有神奇力量的聖骨不見了。 他們決定對這件聖骨失竊事件保持沈默,希望可以查出竊賊,找回寶物。於是他們趕快到修道院的地下室,挖出一名被埋葬多年的謀殺犯的骸骨。他們把謀殺犯的骸骨放進寶盒,因為他們知道這支「冒牌聖骨」不具任何神力,所以打算編造一些聽似合理的藉口,以解釋聖骨那天之所以不能像往常一樣創造奇蹟的原因。一切安頓好之後,他們讓在門口聚集和等候的病患魚貫進入。 令知曉內幕的人感到極度驚訝的是,謀殺犯的骨頭與聖骨一樣具有同等功效,治癒力量一如既往。有一名知情的神父記述了整件事情的經過,在他的記述中坦承:治癒力量一直存在於病人自身,而不可能在骨頭。   或許你會覺得這種論點過於主觀,過於迷信,但似乎又有點道理,卻又不說不出為什麼是主觀;為什麼是迷信迷信,又為什麼會有點道理。同樣在一百年前,另一本討論心理(精神)力量的書籍《萬能金鑰:心想事成的二十四堂課》(The Master Key System)提到:「病人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和可以啟動什麼力量,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查爾斯.哈尼爾同樣選擇相信,治療疾病的力量是源於病患自身,不是在於醫生:「如果你受了傷,數以萬計的細胞馬上會展開治療作業,只要數天或數週就能使傷口癒合。你或許摔斷了骨頭,世界上沒有外科醫生可以縫合這些斷掉的骨頭(我並非指植入釘子,或裝設輔助支架、義肢)。或許醫生可以接回你的斷骨,而主觀心智(潛意識)會馬上展開縫合的程序,過不了一會兒,就能恢復如往常般堅固的骨頭。」但一百間,醫療技術突飛猛進,人體的構造和運作系統或基因遺傳已一一解開,但我們仍然無法得知:「病人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和可以啟動什麼力量。」或證明心理或精神對身體疾病的治療過程會產生什麼力量。 但我並非想建議或鼓勵患病不看醫生,而是自行啟動內在力量進行治療。有病還是要看醫生!因為醫生的建議或藥物,都是治療過程中驅動你內在力量發揮作用的最佳利器!病患本身的信念力量和醫生的建議或藥物,兩者之間若能相輔相成,一定會加強治療效果,對疾病的療效相得益彰! 上面有提到較科學的方法研究「信念」力量對疾病的療效是「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placebo),相對於「安慰劑效應」的有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 」(Nocebo effect,拉丁文nocebo意指『我將傷害』),病患不相信治療或藥物的療效,最於導致病情加劇或惡化。不管是「安慰劑效應」或「反安慰劑效應 」,都證明了我們自身的信念(心理或精神)的力量可以導致我們健康或患病,簡單而言,我們內心想什麼,最終會呈現什麼。所以華勒思.華特斯認為:   治癒的力量在於病人自身,是否具有療效並不取決於所使用的是物理或精神療法,而是取決於病人如何看待這些療法。   如果一個人擁有有絕對健康的意念,他的身體將以絕對健康的方式行使所有人體功能。   相對的,如果一個人有疾病的意念,最終會在身體上出現毛病。有句話說「心病還是心藥醫」,是形容一個人得不到心儀對象的歡心而鬱鬱寡歡或無心工作,甚至患病,這說明了心理力量對我們身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病不但要向「淺中醫」也要向「心中醫」。 如果大家想對信念的力量對疾病或健康有什麼影響或想進一步了解,我建議大家去翻閱《健康的秘密》這本書! 人類的生命可以分成兩部份,一是非自主功能,一是自主功能。自主功能是體內各種器官的自行運作程序,這部份我們不能自由控制,例如,我們無法讓心跳暫停或阻止細胞的生長。而自主功能則是我們可以運用意志自行決定的事情。這包括「吃」、「喝」、「呼吸」、「睡覺」和「大小便」。我們可以決定我們吃什麼,什麼時候睡覺等等。自主功能的範圍都是我們可以自行抉擇的,但我們作出的抉擇卻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 不管我們有沒有醫療常識,我們都知道,在自主功能的部分,如果我們的抉擇違反自然規律就會引起疾病,威脅到人體的健康,例如我們不能不睡覺,亂吃東西等,所以一個人的健康與否,其責任還是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一個想要獲得健康的身體,最基本的,就是生活上的習慣要順從自然的規律。疾病都是不和諧的產物,有健康的生活模式,才能打造健康的體格! 讀者可以把《健康的秘密》視作一本生活上的健康指引,透過書中的內容建立對健康的正確信念,並順應自然規律,配合「吃」、「喝」、「呼吸」和「睡覺」,就可以打造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後,祝大家都有健康的身體! 

 

導讀

推薦序(介偉)

作者自序



第1章:健康之源

  人類的存在是生命物質的一種形式,人類的體內擁有一個健康之源。



第2章:信念之基
  宇宙是一個偉大且進步的生命體,自然的存在目的就是要讓生命發展更完整,生命功能更完善。



第3章:生命力與有機體

  行使身體機能並不會產生生命力,而是生命力讓身體機能得以被行使。



第4章:你應該思考什麼?
  你怎麼想自己,心智之軀就會採取什麼樣的形式,任何持續不斷的意念都會
通過肉體之軀變成它的意象,成為可見的有形之物。



第5章: 信念
  為了實踐健康之道,你必須對健康具有絕對的信念。



第6章:意志力的運用

  運用你的意志力選擇只思考含有健康的意念,安排你的環境,使環境讓你聯想到健康的意念。



第7章:健康源於造物主
  「至高無上的智慧體」的目的是,為全人類創造最美好的生活。



第8章:心理活動的總結
  你必須要求得到生命中的一切,滿足「身」、「心」、「靈」的需求,這將使你與世間所有生命和諧相處。



第9章:什麼時候吃
  當你感到饑餓時才吃東西,其他時間都不要進食。



第10章:吃什麼

  當你學會了與自然協調,你會找對你最合適的食物,吃你最想吃的食物。



第11章:怎麼吃

  如果咀嚼食物是符合自然規律,那麼嚼得愈徹底,這個過程必定愈接近自然。


第12章:飢餓和嘴饞
  饑餓感開始消退之後,攝入的食物只是滿足你的胃口和嘴饞,根本不是滿足饑餓感,也非自然的召喚。


第13章:關於飲食的簡單概括

  如果在吃飯這件事情上你不能控制自己,在其他值得做的事情上你就更不能控制自己。


第14章:呼吸

  人類可以很多小時不睡覺、很多天不吃東西、不喝水都能存活,但如果不呼吸,生命只能維持幾分鐘。


第15章:睡眠

  在睡眠之中,我們的大腦重新被注入生命的能量,體內的健康之源獲得了新的力量。


第16章:補充說明

  在意念和言行上把自己與健康合而為一,但你的意念和言行不要與疾病作任何的連結。


第17章:全書總結

  如果人們只有健康的意念,緊守健康的信念,以絕對健康的方式吃、喝、呼吸和睡覺,一定會擁有絕對健康的身體。


久石文化(Longstone Publishing

地 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二十五號十樓之四

電 話/(02)25372498 傳真/(02)25374409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魂花精戶外課講義2


 當你經驗到靈魂的多元,你將更會懂得身體能量共振的原理,來運作好水的能量波動。


 
水分子帶著當地山的訊息,給予人們洗滌身心和靈魂。沖溪水不單單是身體的舒暢,可以意識氛圍能量與大自然最直接的質能共振,你必須意識著每分秒鐘的發現,它絕不是清涼舒適罷了,每一波流水的沖刷,波動著細胞能量,閉起眼睛或垂目低廉的觀照,這些分子傳遞的訊息,或許細胞記憶喚醒,累世的禮物和功課,那就隨溪水而流吧!


 
觀照著即可,不要隨機起舞的跟進,水的訊息會為你帶來更有品質的禮物,也許你有情緒想發洩,當下發生就好,不要帶著它走不出來,除非你還想玩「人」的遊戲。 


剛下水記得慢慢適應水溫,調整最舒服的姿勢,最好讓溪水由你的頭或雙肩流下,到你的腳底而走,當這一切都已經完善,請你開始使用今天戶外特別教的「靈魂花精的功法」,從頭到腳一層一層的經驗下去,讓自己享受前所沒有的「鬆」字經驗。


 
有可能你會舒服的睡著,也有可能你會不專心,很多雜念進來,只要你就重頭來過的「靈魂花精的功法」,從頭到腳一層一層下去即可,先感覺身體上的變化,再閉著眼經驗氛圍能量,被水分子共振的波動,你必須學習記得你當下所「經驗」的一切。


 
因為你經驗到它的「寧靜」、「舒服」、「舒暢」、或者更深的「靈魂的品質」,使得腦意識有這些經驗,並且可以不在這個時空,憶起這所有的一切,那是我們希望你得到的第2個重要的禮物。 


當你回到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會遭受到其他人的能量波動,或者身體出現難以解決的病痛,請你們試著將你的的種種,開啟你的腦意識,穿越時空,把今天得到的品質,再次的「聲歷其境」經驗一次,能量分子真正的運作,它是可跨次元、跨時空超乎你所想像的,所有的療癒和你想要的答案,都如同當下的發生。



 
如果你還是對這樣的經驗很模糊,你就要多花幾次的時間,常來這個地方,去經驗到你的腦意識隨叫隨到,才會發揮到100 %的力量。


靈魂花精戶外課講義1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魂花精戶外課講義1


 
已練習氛圍能量一段時間了,在教室透過花精和「靈魂花精的功法」,共振你身上的氛圍能量,或許已知道它的存在,更有可能你還是在摸索著它,只要你繼續學習和修練著它,將能好好的運用,在你的生命和生活中,會更加安好。


 
山林間有著大自然運作的能量,尤其好山好水的地方,更是處處充滿好的能量波動。你的身體或意識,只要已入其境就能立即感應,這些大自然能量的頻率,波動著山水的訊息,穿透你身體的這組能量,你可能會因此而愉悅。


 
因為大自然的能量波動帶著更精細的微波粒子,它的波長比一般還來的長,波長越長越能讓人舒服,你的身體是最能直接感受到。試著閉上眼睛,用想像力將身體的每個細胞慢慢的張開,感覺一波波的頻率在你周圍,不管是冷的或熱的,那都是初步的經驗,觀察著你細胞中的大能量分子,與大自然的細微能量,相互波動著、及感官上小小的變化。 


我們希望你來這好山好水,還有好氣場的地方,能夠與這些氛圍共振。剛剛我們說過這邊的波長很長,能讓你很舒服的在當下中,促使改變你身體能量的分子結構,這是讓你經驗到,分子與分子空隙中的「空」,它們之間的融合和分離,實相與非實相的存在,那是讓你入不同境界的轉折點。
 


也是你「寧靜」的最佳機會,入「空境」的一次經驗,悠遊「空」的能量世界,宏觀宇宙間的訊息能量,及與你生命藍圖有關的訊息,在這關鍵時刻之後。因此,你可了悟一切的由來,和創造最佳的實相。
 


先找著你認為可以跟你共振的地方,用我們教你今天所教的「靈魂花精的功法」,它是從你腳底,一層一層的讓它變化上去,每一層必須你認為是你要的那般,才繼續往上,確認到最頂端(就是你頭頂1寸地方),已完成你要的經驗,然後鞏固已形成的氛圍能量。
 



你會一陣非常的舒服和放鬆,你可以停在那邊,也可以繼續「轉換頻率」用鐵線蓮課堂教的「靈魂花精的功法」,與更高的宇宙天地做連結,把焦點放在更高的位子,當你昇天上去,或入不同空間的境,請不要驚訝,那是你靈魂更高的另一種展現。
 


你將明白靈魂和自己的多元性,和自己在這個實相的各種可能性,竟然經驗到了,那是一種幸福,一種喜悅,所有的安排,不在只有一種途徑,和一種處理和面對方式,往往更高的看到會是更多的選擇,這也你來好山好水共振的目的。


還沒完請繼續看:


靈魂花精戶外課講義2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魂花精戶外課-- 入山境共振氣場能量分子.


給須要有所突破現狀(不管是身體 工作 事業 生活  生命等狀況)的人參加

因為這個地方氣場很棒 ,透過花精和「靈魂花精的功法」學習與大自然共振...

上課講義請自己點選:



靈魂花精戶外課講義1



靈魂花精戶外課講義2


8月19日下午3:00  (約晚上7:30回來)

在好山好水氣場非常棒之處

(先在高雄市民族一路702號等)

費用:2000元

請事先報名,需要安排車位

安老師   0918 100 995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道靈魂花精+靈魂(情緒)療癒師培訓班 第2階

日期:

高雄班10月起  每週三 晚上7:00 -- 9:00 共8堂

台北班10月起  每週五  晚上7:00 -- 9:00共8堂

如果上過12道靈魂花精+靈魂(情緒)療癒師培訓班第1階,皆能體會"氛圍能量"的運作,也明白每個靈魂與氛圍能量的關係,更清楚自己的情緒,如何形成波動的能量結構....


第2階要上的課程內容是,將覺知能量變成一種習慣,更精細的體會每一層從自己散發出去的氛圍能量,在這個實相變化成什麼?

好的關係

好的工作

好的身體狀況

一切都可安好.....

這是可以透過這個課程教的"氛圍能量"運作所達成的..


課程內容:


1.靈魂花精與氛圍能量的共振運用


2.利用自己的氛圍改寫生命藍圖 (開啟更深的洞察之眼)
   可以幫自己也可幫別人喔


3.宇宙花精能量的取得之運用


4.深層的療癒自己和別人



費用:15000元 (舊生免費復訓.付100元場地費即可)



報名:安老師   0918100995 

人數場地有限 以先繳費完成報名為主 謝謝 (舊生也請事先報名)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月17日晚上7:30

歐林開啟光體密集班 第2階- 與宇宙連結

這個課程更是用神秘兩字來體驗,往往修行者想在達到"空"的境界,卻要花很多年之久,也未必能完成


但是....但是....歐林開啟光體密集班 第2階- 與宇宙連結,卻有1個能量中心,只要被開啟,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入那個"空"的境界


我第1次做時,驚訝的不得了,真的很佩服 達本這位高靈,竟然研發出這麼簡單的方式,讓你可以經驗何為"空"的境界....


課程不只這個經驗,還有開啟其他能量中心與宇宙連結....


講師:

Lucia & Faith

Lucia 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畢業,ITI國貿人才培訓,外商銀行投資顧問。現任美國歐林中心能量系列課程授證教師,教授開啟光體及其它意識擴展課程,譯有 《創造金錢》、《個人覺醒的力量 》、《靈性成長 》、《靈魂之愛》、《靈魂占星筆記》等書。


Faith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美國歐林中心「開啟光體」系列課程專任教師。譯有《靈魂占星筆記》、《水晶能量全方位使用圖鑑》、《靈性水晶能量圖鑑》

課程時間及費用:
上課時間:9月17日晚上7:30


上課地點: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702號B棟14樓之2


課程費用:10000元(1次密集課+6次共修課程)

課程資訊請洽課程聯絡人:Andrew  0918100995

人數場地有限 以先繳費完成報名為主 謝謝

歐林開啟光體課程的內容及目的


 

為何要開發光體?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月16日晚上 7:30

歐林開啟光體密集班 第1階- 情緒體和療癒

這個課程是讓你能夠不被情緒所困擾,你可以經由開啟情緒體的能量中心,去流動自己的情緒狀態,負面的東西就不會一直卡在身上,是很棒的體悟課程

課程內容:


◇流動情緒,放鬆身體,體會平靜。



◇改變對別人的情緒與個性反應,穿越較低的能量。 



◇會見指導靈,解開潛藏資源,發展潛在能量。



◇進化內在小孩,釋放轉化舊有習性,與人格不同成分合作,預備光體開啟後的快速成長。



◇歐林指導你喚起內在的治療師,學習療癒別人和療癒自己的法則。



費用:10000元 (1次密集+6次共修課程)

上課地點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702號B棟14樓之2

課程師資 美國歐林中心光體專任教師 Lucia & Faith 共同授課

課程師資:Lucia & Faith


Lucia
  美國歐林中心「開啟光體」系列課程專任教師。譯有《創造金錢》、《個人覺醒的力量》、《靈性成長》、《靈魂之愛》、《靈魂占星筆記》。


Faith
 美國歐林中心「開啟光體」系列課程專任教師。譯有《靈魂占星筆記》、《水晶能量全方位使用圖鑑》、《靈性水晶能量圖鑑》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 8月17日【新書講座】活動: 從《秘密》到《一個新世界》


        

           

g 最新活動公告h

           

ô817【新書講座】活動: 從《秘密》到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新型態的勵志書

 

主講: 周介偉   (與神對話讀書會/光中心主持人)

時間地點: 星期日15:00-16:00新竹誠品 (信義街68B2中庭)

ô【電影播放分享】: 8/238/309/6  星期六下午2:00-4:30

 

823(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830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9 6 ()   創造生命的奇蹟

                                            地點:心宇合一成長中心

817【新書講座】活動:   從《祕密》到《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新型態的勵志

                                                                                                

                                                                                         

  

                                            

                                                            

 

 

                 《祕密》出版以來,造成一股討論「正向思考的力量」旋風,

更有人從此過著「正向思考」的生活態度,並且真的從中找到力量和願望的實現。

也因此陸續出版了《祕密》系列書籍,如:《吸引力法則》《祕密沒說完的事》。

本場講座將這股「新崛起的勵志書」風潮談起,解答這類書籍如何喚醒讀者的內在力量,擁抱真正的快樂,達到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8/17(日)15:00pm-16:00pm 新竹誠品B2中庭

主講/周介偉 (與神對話讀書會/光中心主持人)

 

主辦單位: 方智出版社

協辦單位: 光中心 / 心宇合一成長中心   

     竹縣竹北市縣政十街1號3F (近家樂福)   TEL: 03- 6571011   dcgc0103@gmail.com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


譯者簡介


張德芬

台大企管系畢業,擔任台視記者、主播多年後,去美國UCLA取得了MBA學位。

  2002年開始,她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時代的各類心靈課程。多年來,學習了各種不同的心靈成長及心理治療方法,並且博覽了一百多本中英文的有關著作,透過每日的瑜伽練習和靜坐,體悟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現在最關心的是「人類意識的進化與提升」,為人類美好的未來貢獻一己之力。

  現與家人長年定居北京,並取得了中國國家心理諮詢師的執照。著有《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今天我會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則實踐手冊 》(皆為方智出版)


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




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


譯者導讀

當下的領悟就是解脫

  本書的作者也是《當下的力量》的作者,他只寫過這兩本書。第一本書《當下的力量》曾經蟬聯紐約時報排行榜多時,在美國新時代∕心靈成長界掀起一陣旋風。 第二本書《一個新世界》在二○○五年出版時,成績也不俗,所受到的關注雖然不大,但兩年多來也賣了一百萬本左右。去年底(二○○七年),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歐普拉(Oprah)無意間讀到這本書,驚為天人,決定發心要大力推廣,與大家分享。她說這本書是她二十年來,讀了各種心靈書籍當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幫助提升人類的意識層次,她在讀後有了「覺醒」的感受。一時之間,洛陽紙貴,本書立刻被搶購一空,而且高居亞馬遜總排行榜冠軍多時。

  很有幸,我剛好在二○○八年初完成了此書的譯稿,正好趕上這一波潮流。這說明了,我們現在已經準備好要接收這種「提升意識層次,覺醒到自己生命目的」的訊息了。作者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了為何寫第二本書(因為第一本書基本上已經涵蓋了他所有要表達的觀點了)。這本書所談論的話題雖然和《當下的力量》相同,但是訴求的方式、表達的方式卻相當不同。《當下的力量》出版後,七、八年來,作者在全世界授課、演講,累積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所以在《一個新世界 》中,列舉出了很多自己個人的經歷、故事和其他的軼聞、禪宗的公案等。同時,它也強調了人類意識進化的迫切性,以及靈性覺醒會為這個地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第一章)。

  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第二、三、四章),描述人類現在面臨的最大危機——小我心智的功能失調。他首先分析小我的成因(第二章),是來自對虛幻自我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再加上小我「總是需要更多」的本質,形成了人類痛苦的根源。我的第一本身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中,也以圖示的方式指出了因為遠離真我,我們向外抓取身分認同,小我於焉而生,與作者的理論呼應。

  而在小我的核心(第三章)這一章中,作者指出,很多人如此認同於他們腦袋裡的聲音,和伴隨那個不間斷思想而來的情緒,所以他們被小我的心智完全掌控。作者繼而把小我的各種詭計和習性,都分析得無所遁形,讓大家認清小我的真面貌。而對小我的覺察,就是我們從小我中解放出來的第一步!在第四章小我的多重面貌中,作者更加清晰地描繪了小我表現的各種方式,和它扮演的各種角色。其中,他談到了為人父母有時會有的一些錯誤心態,真如當頭棒喝般地精采!而作者更指出,快樂的祕密,就是與生命合一,與當下合一,在當下每一刻為自己的內在狀態負責!

  第五章裡,作者則仔細分析了情緒和小我的關係,進而介紹痛苦之身的形成,以及它賴以維生的各種「食物」──你的負面思想、人際關係衝突、對生活事件的反應所起的負面情緒。我就看到身邊很多人,時時刻刻都準備好,等待下一個讓他們擔憂、悲傷、痛苦的事件發生。一旦那個事件發生了,他們立刻投入那種情緒當中,完全地與之認同,無法自拔,然後還要指責其他的人事物說:「都是他們害的!」

  與小我一樣,當痛苦之身發作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所覺察,藉由意識之光,化解人類黑暗的無意識。因此第六章中,作者經由幾個自己親身經歷的小故事,來描繪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類,而我們又如何能夠藉助臨在之光,從痛苦之身破繭而出。作者再三保證:那份對痛苦之身的知曉,就足以開始轉化的過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允許自己在痛苦之身暴發的時刻完全地去感受當下的感覺。

  有了對小我和痛苦之身的徹底理解,我們已經知道自己「不是誰」了,於是作者鼓勵我們找出自己的本來面目(第七章)。想要體察我們的本質,就必須先發掘我們的內在空間(第八章)。作者鼓勵我們,以覺察呼吸,和感知內在身體的方式,去體會那個在靜默中才會領悟到的真相:我們是那個不受制約、無形無相、永恆的意識。

  在第九章「你的內在目的」當中,作者提到了很多人現在會有的疑問:我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既然我了解到自己的靈性,那麼,如何在外在世界的目標和內在世界的最終目的之間找到平衡呢?他指出,我們的內在目的就是覺醒,而外在目的總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它始終是第二位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臨在的品質帶入外在的工作中,這樣,就會讓內在目的與外在目的合一了。

  最後,作者提出了宇宙的一個恆常現象:外顯(outgoing)和回歸(returning),這是一收一放、有規律的運動規則,我們的生活當中也脫離不了它。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外顯和回歸的過程中,能夠保持覺醒的作為,也就是將外在目的──作為,和內在目的──覺醒和保持覺醒,協調一致。這樣,人類進化的下一步──全人類的覺醒,就很快會發生,因而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出現一個新世界──人類不再認同於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獲得了真正的內在自由。但是,作者強調,我們無法在未來得到解脫,因為可以解脫我們的只有當下時刻。那份領悟就是覺醒。所以覺醒不是一個未來事件,它就是對當下臨在的領悟。
祝福大家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有當下的領悟。

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

書目:

1人類意識的綻放
緣起
本書目的
我們代代相傳的功能失調
揚升的新意識
靈性和宗教
轉化的急迫性
一個新天新地

2小我:人類的現狀
虛幻的自我
腦袋中的聲音
小我的內容和結構
與事物的認同
遺失的戒指
所有權的錯覺
欲求:「需要更多」的需求
與身體的認同
感覺內在身體
遺忘本體
從笛卡兒的謬誤到沙特的洞見
超越所有理解的平安

3小我的核心
抱怨與怨恨
情緒反應和怨氣
我是對的,讓別人錯
與幻相抗衡
真理:相對或是絕對的?
小我與個人無關
戰爭是一種心態
你要平安還是戲劇事件?
超越小我:你的真實身分
所有結構都是不穩定的
小我對優越感的需求
小我和名聲

4角色扮演——小我的多重面貌
惡棍、受害者、愛人
放下自我的定義
既定的角色
臨時扮演的角色
手掌流汗的和尚
角色中的快樂和真正的快樂
為人父母是角色,還是功能?
有意識地受苦
有意識地為人父母
認出你孩子的本體
放棄角色扮演
病態的小我
像背景般的不快樂
快樂的祕密
小我的病態形式
小我存在與否對工作品質的影響
病中的小我
集體小我
永生的鐵證

5痛苦之身
情緒的誕生
情緒和小我
有人類心智的鴨子
無法放下過去
個人和集體的痛苦之身
痛苦之身如何自我更新
痛苦之身如何以你的思想為食
痛苦之身如何以戲劇化事件為食
沉重的痛苦之身
娛樂、傳媒和痛苦之身
女性集體的痛苦之身
國家和種族的痛苦之身

6破繭而出,重獲自由
臨在
痛苦之身的反撲
孩子的痛苦之身
不快樂
破除對痛苦之身的認同
導火線
痛苦之身——覺醒的契機
從痛苦之身破繭而出

7找出你的本來面目
你認為自己是誰
豐盛
認識自己與認識關於自己的事情
混亂和較高次序
好與壞
不在意所發生的事情
是這樣的嗎?
小我和當下時刻
時間的矛盾
排除時間
夢者和夢
超越限制
本體的喜悅
容許小我的縮減
如外似內

8發現內在空間
物體意識和空間意識
落於思想之下或揚升其上
電視
辨識出內在空間
你能聽到山澗之聲嗎?
正確的行動
認知,但不評斷
誰是經驗者?
呼吸
上癮症
內在身體的覺知
內在和外在空間
注意那個間隙
失去自己以找到自己
靜默

9你的內在目的
覺醒
關於「內在目的」的對話

10新世界
你的生命簡史
覺醒與回歸過程
覺醒和外顯過程
意識
覺醒的作為
覺醒作為的三種形式
接納
享受
熱誠
頻率的持有者
新世界不是烏托邦

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

內文1腦袋中的聲音
我在倫敦大學讀一年級時,初次瞥見了覺知。我每週有兩次搭地鐵去學校的圖書館,通常是早上九點出門,到傍晚交通尖峰結束時回家。有一次,有位三十出頭的女人坐在我的對面。我以前在地鐵上也看過她幾次,她真的挺讓人矚目的。雖然整個車廂是滿的,但是她左右的座位卻是空的,原因當然是:她看起來真有點精神不正常。她非常緊張,不停地憤怒且大聲地自言自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看起來好像對其他人和她周圍的環境完全沒有任何覺知。她的頭低垂而有點偏左,好像正和身邊空位上的人說話。我不記得精確的內容了,她的獨白大致是這樣:「然後她跟我說……所以我對她說你是個騙子你竟敢罵我……我這麼相信你,你卻一直利用我占我便宜辜負我對你的信任……」在她憤怒的語調裡,好像她被人誣陷了,她需要防衛自己否則會被消滅。

當地鐵靠近托特納法庭路站時,她站起來走向車門,嘴裡還是說個不停。那也是我要下的站,所以我也隨著她下車。到了街上,她開始向貝德福廣場走去,一路繼續進行她想像的對話,還是憤怒地指控別人並維護自己的立場。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決定跟著她——只要她走的大方向和我要去的地方差不多。雖然全神貫注於幻想式的談話,她似乎還是知道要去哪裡。很快地,我已經看到了參議院壯麗的建築,那是一棟一九三○年代蓋的高樓,也是倫敦大學中央行政樓和圖書館。我驚呆了,我們怎麼可能去同樣的地方呢?是的,她是往那裡走去。她是老師、學生、辦公人員,還是圖書管理員?也許她是某個心理學家研究的對象?我永遠無法知道答案。我離她有二十步之遙,當我進入那棟大樓時,她已經消失在一部電梯當中。(那棟大樓,很諷刺地,恰好是喬治‧歐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拍成電影時,用來當作片中「心智警察」總部的地點。)

我多少對於剛剛看到的那一幕感到震驚。當年我是一個成熟的二十五歲一年級生,認為自己是一個正在成形的知識分子,同時我深信所有人類存在的困境都可以透過智性,也就是思考來獲得解答。我尚未了解到:人類存在最主要的困境其實就是無覺知的思考。我視我的教授們為擁有所有人生答案的聖者,並且把大學視為知識的殿堂。一個像她那樣神智不清的人怎麼可能是這其中的一部分?

在進入圖書館之前,我去男洗手間還在想她的事。在洗手的時候,我想著,希望我最後不要變成像她那樣。旁邊的一個男人很快地朝我瞄了一眼,我突然震驚地發現,剛剛我不僅「想」了那些話,還大聲地喃喃自語出來。「啊,我的天哪!我已經像她一樣了!」我這麼想。我的心智不也像她那樣無止境地活動著嗎?我和她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在她思想背後占主導地位的情緒似乎是憤怒,而在我的情形中,大部分是焦慮。她把心中所想的東西都大聲說出來了,而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心裡想而不說出來。如果她是瘋子,那麼每個人都瘋了,包括我自己。這其間只是程度的差異罷了。

那一刻,我從自己的心智中撤退了一步,而從一個更深的角度來看它。在那時,有一個短暫的從思考到覺知的轉變。我還是在男洗手間裡面,但現在是獨自一個人,看著鏡中自己的臉。在脫離了我心智的那一刻,我大笑了起來。聽起來好像不正常,但它卻是一個精神正常的笑,彌勒佛的笑。「生命其實並不像我心智製造的那麼嚴肅。」這好像是我的笑聲所要說的話。但這只是短暫的一瞥,很快就被遺忘了。接下來的三年,我都在焦慮和憂鬱中,完全與我的心智認同。一直到我快要自殺時,我的覺知才再度出現,這次就不只是驚鴻一瞥了。我從強迫性思考、虛幻的自我和心智製造的自我當中,徹底解脫了。

上面的事件,不但讓我瞥見覺知,也讓我第一次懷疑人類智性的絕對正確性。幾個月後,一件悲劇更加深了我的疑惑。一個星期一的早晨,我們到達教室準備要上一位教授的課,我一直很仰慕那位教授的心智。但我們卻被告知,那位教授在週末時舉槍自盡了。我非常震驚。他是一個備受尊崇的老師,而且看起來似乎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然而,當時我還是覺得,除了培養我們的思維之外,別無他法。我並不了解:我們是意識,而思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面向,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小我」,更別說在我之內覺察到它了。


與事物的認同
廣告業界的人都非常了解,想要人們購買他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必須說服人們:這些東西會讓他們對自己,或是別人對他們的感覺更好,換句話說,就是為他們的自我感加分。比方說,廣告會告訴你:如果用了這個產品你就會出類拔萃,意指你會更能成為你自己。或是它們可能在你的腦海中製造一個印象:這個產品是和一位名人、一個年輕有魅力,或快樂無比的人有關連。即使垂垂老矣或是去世的名人在他們當紅時期的照片,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這裡隱含的假設就是:買了這個產品之後,經由一些神奇的連結行為,你會變得像他們一樣,或是表面上的形象會看起來和他們一樣。所以很多情況下,你買的不是那個產品,而是買一個「身分認同的強化品」。名牌的標籤基本上是讓你買一個集體意識的身分認同。它們非常名貴,所以也非常「獨特」。如果每個人都買得起,它們就會失去心理上的價值,那麼剩下來的就只是物質的價值,那大概只有你付的價錢的零頭而已。

每個人會認同於什麼樣的事物因人而異,取決於你的年齡、性別、收入、社會地位、時尚、周邊文化等等。你所認同的事物就是內容;而你無意識、強迫性地去認同,就是結構性的。這是小我心智運作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矛盾的是,使得所謂「消費社會」得以繼續存在的原因,就是我們試圖在事物當中尋找自己卻失敗的事實:小我的滿足是如此短暫,所以你必須不斷地追尋更多,買得更多,一直不停地消費。

當然,在我們表層自我所生存的物質向度中,有很多事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們需要房屋、衣服、家具、工具、交通運輸等,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因為一些事物的美麗或本有的特質而珍視它們。我們需要尊崇物質世界,而不是鄙視它。每一樣事物都有它的本體,都是從無形的至一生命——所有事物、所有實體、所有形相的源頭——所衍生出來的短暫形相。在最古老的文化中,人們相信每一件事物,即使是所謂的無生命體,都有一個靈性生存於其中,在這方面,這些古老的文化比起我們現代人更接近真相。當你生活在一個被抽象概念弄得死氣沉沉的世界,你已經無法感覺這個宇宙的生命力了。多數人都不住在一個活生生的實相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由概念組成的世界裡。

但我們如果只是把世間的事物當成加強自我的工具,並試圖在其中尋找自我的話,我們是無法真正尊崇它們的。而小我卻正是這麼做:它對事物的認同,創造了我們對事物的執著、迷戀,繼而創造了我們的消費社會和經濟架構,在其中,唯一衡量進步的標準就是:更多!無由地努力要「更多」、努力追求「無盡的成長」,就是一種功能失調和疾病。它和癌細胞增長所顯示的功能失調是一樣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斷倍增,卻不知道毀壞了自身所屬的器官,因而招致自身的毀滅。很多經濟學家非常執著於成長的概念,他們甚至無法放下「成長」這個字眼,所以他們稱衰退為「負向成長」。

很多人生命的絕大部分,都是消耗在對事物先入為主的迷戀上。這就是為什麼物質的激增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禍害之一。當你無法感受到自己所是的那個生命時,你很可能就會用物質來填滿你的生活。我建議你:經由自我觀察,來研究一下你和這個世界所有事物的關係,特別是那些你會稱之為「我的」的事物,這可以做為一種靈性修持。比方說,你必須要很警覺且誠實,才能發現你的自我價值感是否受限於你所擁有的東西。有沒有一些東西會觸發你某些微妙的感覺,讓你覺得比他人重要或優越?缺乏某些東西,是否會讓你覺得遜於他人,因為他們有的比你更多?你是否會不經意地提到你所擁有的事物,或是炫耀它們,好增加你在他人眼中的自我價值,或是讓你的自我感覺比較好?當別人的東西比你多,或是你失去貴重財產時,你是否會覺得怨恨或憤怒,而且你的自我價值好像有些縮減了?

所有權的錯覺
「擁有」某物,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將一些東西變成我所擁有的(我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你站在紐約街頭,指著一座摩天大樓說:「那棟樓是我的,我擁有它。」你不是非常有錢,就是有妄想症,要不就是騙子。無論如何,你是在述說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這個念相和「大樓」這個念相合而為一了。這就是所有權的心理概念運作的方式。如果大家認同你的故事,你會有一個簽署的文件來證明他們的認可:你是很有錢的。如果沒有人同意你說的故事,他們會送你去看精神科醫師:你不是有妄想症,就是有強迫說謊的傾向。

在這裡,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無論人們同意與否,你要辨識出:這個故事和組成這個故事的念相與你是誰完全無關。即使人們同意這個故事,最終它還是一個幻相。很多人一直到了死亡迫在眉睫、外在事物開始瓦解時,才了解到:沒有任何事物和「他們是誰」的本質有關。當死亡臨近時,這整個「所有權」的概念終究顯得完全沒有意義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們也了解到,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更完整的自我感,但他們真正在尋找的本體,其實一直都在那裡,只是大部分都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同(其實最終就是他們對心智的認同)而被掩蓋了。

「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耶穌說,「天國將是他們的。」「靈裡貧窮」是什麼意思?沒有內在的負累,沒有認同。不認同於任何事物,也不認同於任何讓他們有自我感的心理概念。「天國」又是什麼呢?就是當你放下認同而成為「靈裡貧窮」的人時,你會有的那個簡單但深遠的本體的喜悅。

這就是為什麼在西方和東方,棄絕所有世俗的財產,一直都是個古老的靈修傳統。然而,棄絕財產並不能讓你自然而然地從小我中解脫出來。小我會試圖藉由認同於其他事物,而維持它的生存。比方說,它可能會認同於這樣一個心理形象:我超越了對物質世界所有的興趣,所以我比其他人更優越、更有靈性。有些人雖然棄絕了所有俗世的財產,但他的小我卻比一些百萬富翁還大。如果你拿走了一種認同,小我很快會找到另一種。小我基本上不在意它認同的到底是什麼,只要有個身分就可以了。反消費主義或是反對私人財產制也不過是另一種念相,另一種心理立場,可以用來取代對財產的認同。經由這些念相,你可以視自己是「對的」而其他人是「錯的」。我們接下來就會探討到,「讓你自己對,而其他人錯」是小我的一個主要心智模式,也是一個無意識的重要形式。換句話說,小我的內容可以改變,但是讓小我存活下來的心智結構卻永遠不會改變。

有一個無意識的假設是:經由所有權的幻相而認同於一個物件——那個外在看起來堅實而永續存在的物質性實體,會賦予你同樣堅實而永續的自我感。這最適用於建築物,尤其是土地,因為土地是你認為唯一可以擁有而不會被摧毀的。擁有某項物件這個概念的荒謬性在土地上尤其明顯。當年白人入侵北美時,當地的土著覺得「擁有土地」這個概念完全不可理解,所以當歐洲人讓他們簽署幾張紙,使他們喪失了土地的時候,對他們來說也是同樣不可理解。他們覺得他們屬於土地,但土地不屬於他們。

小我通常把「擁有」等同於「存在」(Being):我擁有,所以我存在。我擁有越多,「我」的存在就越多。小我經由比較而生存,別人如何看待你會變成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每個人都住在豪宅裡,或是每個人都很有錢的話,你的豪宅或財富就再也無法加強你的自我感了。那時,你可能會搬到一個簡單的小屋,放棄你的財富,重新獲得一個身分:視你自己(同時在他人眼中)為比較有靈性的人。別人如何看待你變成了一面鏡子,告訴你:你是什麼樣子,以及你是誰。小我的自我價值感,在大多數情況下,受限於別人眼中你所有的價值。你需要別人給你一個自我感,而如果你所處的文化背景中,大多數人都是把自我價值等同於你有多少和你有什麼,而你又無法超越這個集體迷思的話,你終其一生都注定會去追求一些事物,無望地在其中尋求你的價值和完整的自我感。

你如何放下對事物的執著呢?試都別試了,這是不可能的。當你停止在事物中尋找你自己時,那個對事物的執著自然而然會消失。在此同時,只要覺知到你對事物的執著就可以了。有時你不會意識到自己對事物的執著(認同),直到你失去了它們,或是面臨失去的威脅。如果那個時候你生氣了,或者開始焦慮等等,那就表示你對它們是執著的。如果你覺知到自己認同於某個事物,那個認同本身就已經不完整了。「我是那個覺察到自己有執著的覺知。」這就是意識轉化的開始了。


這是一個自我了悟的旅程,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一個新世界就是由你開始的……

  本書作者在全世界授課、演講,累積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在書中,他列舉了很多個人的經歷、故事和其他的軼聞、禪宗的公案等,以簡明清楚的言辭,搭配十分實際的修練方法,引導讀者從內在省思自我,認清小我的真面貌。他教導我們從小我中解放?來,不再受困於虛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擺脫對無常的恐懼,擁抱真正的快樂。這樣還能進一步提升自我意識,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喚醒人生的目標,達到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給你的閱讀建議

  歐普拉說,這本書一開始可能不是那麼好讀,但卻是一本會影響我們一生的書。以下是她提供給讀者幾點在閱讀時的建議:

  1.閱讀的時候,保持輕鬆與耐心。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或是不夠有靈性去了解這些概念(或者也可能是你已經太過聰明、太過有靈性),就任這種聲音在腦中含糊帶過,等你注意到它比較平靜了,再繼續讀這本書。

  2.閱讀的時候,隨身放兩種顏色的螢光筆。一枝標示出你很喜歡的句子,另一枝則畫出讓你感到困惑的句子。可以隨意跳著看,看不懂的部分可以之後再回來看。當你愈讀愈深入時,之前曾經讓你不解的段落可能會豁然開朗。

  3.善用書中一些覺醒的練習。它們會幫你更了解你正在讀的章節,你可以與一位朋友或是一組人共同練習。

  4.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改變?怎麼知道意識狀態有沒有變化呢?就是看你內心感覺平靜的程度。


作者簡介

艾克哈特 托勒(Eckhart Tolle)

  出生於德國,曾於英國劍橋大學接受教育,是歐美近十年來最重要的心靈導師與作者之一。二十九歲那年經歷一場深切的內在轉變,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軌道。接下來幾年,他放下了所有關係、工作、身分,專注於讓這份轉變更深化、更完整。之後,他開始在倫敦擔任個人與團體的心靈導師。

  托勒不傾向任何宗教或傳統思想,在他的教學當中,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精神啟蒙大師簡單而深刻的訊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找到內心的平和。

  托勒在世界各地旅遊講學,十分受歡迎,講學內容被製成CD和DVD,廣為流傳。他的第一本著作《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和本書相同,亦是紐約時報第一名的暢銷書。目前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溫哥華。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所看見的未來 到 創造金錢 

台灣是很棒的靈性成長地方嗎?
創造豐盛的源頭來自何方?
 高雄成功店8月8日(五)下午6:30
 台中福科店8月29日(五)下午6:30
講師:

羅孝英  Lucia

Lucia 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畢業,ITI國貿人才培訓,外商銀行投資顧問。現任美國歐林中心能量系列課程授證教師,譯有 《創造金錢》、《個人覺醒的力量 》、《靈性成長 》、《靈魂之愛》、《靈魂占星筆記》等書。

演講的相關書籍如下:
我所看見的未來 嚴長壽(天下出版)
創造金錢 歐林 羅孝英(生命潛能出版)

高雄成功店8月8日(五)下午6:30
地點: 高雄夢時代 購物中心 金石堂書店
高雄市前鎮區中華五路789號B1-B2 (統一夢公園) (查看地圖)
07-8233001
台中 福科店8月29日(五)下午6:30
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479號1樓 (愛買斜對面) (查看地圖)
04-24639875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我會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則實踐手冊 張德芬新書 先讀為快


今天我會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則實踐手冊

今天我會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則實踐手冊

每天簡單5步驟,成功實踐吸引力法則!

  張德芬是個懂「祕密」,而且「心想事成」能力很強的人。她敢於作夢,也敢於向宇宙下訂單,她相信我們的人生是我們「相信」來的。你信什麼,什麼就會發生。

  天分加上熱情,讓她在夢想成真的路上成果豐碩,書裡分享了她多年來掌握到的關鍵和訣竅,幫助你一步步實現自己想過的夢想生活。

「心想事成」是每個人天生的能力,只要你「想」,沒有做不到的事!

作者簡介

張德芬

  臺灣大學企管系畢業,擔任台視新聞記者、主播多年後,去美國UCLA取得了MBA學位。

  2002年開始,她受到啟發與指引,辭去高薪的工作,專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時代的各類心靈課程。多年來,學習了各種不同的心靈成長及心理治療方法,且博覽了一百多本中英文相關著作,透過每日的瑜伽練習和靜坐,體悟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現在最關心的是「人類意識的進化與提升」,以期為人類美好的未來貢獻一己之力。

現與家人長年定居北京,並取得了中國國家心理諮詢師的執照。

  2007年在海峽兩岸出版了《遇見未知的自己》,以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跟大家分享她多年來靈修的心路歷程,讀者的反應非常熱烈,銷售成績也非常亮眼,被譽?華人世界第一本身心靈小說。2008年又陸續出版《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今天我要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則實踐手冊》,並且翻譯了美國熱門暢銷書《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


 今天我會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則實踐手冊

前言

第一步   寫下你的夢想句
釐清願望,並正確、有效的訂出自己的夢想。
夢想句三原則
1. 夢想句要正面
2. 夢想句要實際且清晰
3. 夢想句要聚焦在自己身上
我的夢想句

第二步 排除夢想的路障
列出在你的「內心」深處可能有什麼因素、信念、想法、模式等,會阻礙你實現夢想。
案例1?想讓自己變有錢的人
案例2?等待Mr. Right的女孩
案例3?追求成功的主管
案例4?不快樂的妻子
案例5?憂心忡忡的媽媽
自我分析探索

第三步 三十天實踐計畫
天天力行簡單5步驟,輕鬆運用吸引力法則,讓自己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每天簡單5步驟
1. 清早第一件事——感受
2. 設定意圖——唸發願詞
3. 補進正面信念——改變信念的體操
4. 瀉除限制性信念——覺察
5. 睡前感恩三件事——靜坐冥想
30-Day Exercise
強化補給站


前言

實現願望和目標最強而有力的方法

  親愛的朋友,恭喜你!你會購買這本書,不是偶然的。此時此刻,你的生命被指引到這裡,就是要讓你的人生展開不一樣的新頁!

  很多人都說我的一生非常成功,回顧既往,現在我才了解,原來是因為自己「心想事成」的能力非常強。

  當我面臨第二次的婚姻選擇時,我就在腦海中條列出自己心中理想另一半的各項條件,碰到現在的老公時,居然發現他符合了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要求。想當然耳,現在我的婚姻快樂又幸福。

  同樣地,我用了念力、觀想、還有積極努力的方法,生了一兒一女,而且進了我夢寐以求的一家國際大公司,成為該公司當時亞太地區的行銷經理。

  接觸心靈成長之後,我發現其實想要實現夢想,還有更省力、更有效的方法,而祕訣就在你手上的這本書中。

  這書是根據我自己多年來實際體驗、親身經歷的心得,整理出如何運用吸引力法則讓你心想事成的實戰指南,幫助你重新找到追尋夢想的熱情,並相信自己有權利,也有能力打造完美的人生。

  在這本短小輕薄、可以隨身攜帶的書中,我會一步一步幫你找出自己真心想要的願望和夢想,並且挖掘出潛藏在夢想成真路上的路障,也就是每個人潛意識中限制性的信念和模式。為了讓你更清楚了解,我在書中特別列舉了五個不同情況的案例分析,方便你「對號入座」,找到阻礙自己實現夢想的真正元兇。

  本書除了幫助個人在生活的各個面向運用吸引力法則外,也特別適合職場人士,針對自己工作上的期待和目標來發出改變的心願,由內而外地塑造自己想要的職場環境和工作成果。當然,如果能夠由一個團體來共同運用吸引力法則,願力會更強大,實踐的速度也會快很多。

  最後的每日練習,是希望你「沒有藉口」的把邁向自己夢想的計畫逐步實現。試想想,阻礙我們「心想事成」的最大路障就是我們負面的信念和人生模式,但是它們跟隨我們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豈能一朝一夕就消除殆盡?所以,一個三十天,甚至六十天的計畫都是必要的。

  在此同時,你必須知道自己真心想要什麼,並且設定「意圖」(intention),進而發願,這也無比重要。就像船在海上行駛,有了意圖我們就有了方向,也有了動力。而人生信念和模式就像纏住船身的水草,必須加以清除。當團體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建議可以設立一個共同意圖,然後各人針對自己特有的限制性信念做「清除」的工作,這樣,這艘船的動力會無比的強大,很快就能夠看出成果。

  每日的練習中,感恩尤其重要,它也是提升我們能量振動頻率最快、最好的方法。每天的最後,我特地有一段話和你分享,希望你感受得到我的每日陪伴,耐心地把每天的功課做完。當然,在團體共同的努力下,成員們彼此鼓勵、加油、打氣,會讓這個目標的實踐更落實在每個成員的生活中。

  請在拿到本書之後的第一時間立刻採取行動,以確保最大效果。人都是習慣性的動物,一個好習慣的建立必須要持續至少二十一天。本書的三十天吸引力法則實踐計畫,不但可以幫助你實現一個特定的夢想,更可以養成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

  如果企業團體能夠以團隊方式來共同進行這三十天的實踐計畫的話,不但可以提升工作品質,對整個團體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會有明顯的不同。建議管理階層設立一個共同的目標(意圖),然後身體力行地帶著部屬按照每日功課來操練,並且可以有個承諾:在三十天目標實現後,給一個特殊的獎勵,如此能讓成員更有動力和信心來進行這項心靈力量的實踐計畫。無論管理階層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當成員具體實踐這三十天計畫的時候,你會發現團體的行動力會增加,讓全員都向著目標快速前進。

  我記得小時候讀過《聖經》的話:「凡祈求的就給你得著,尋找的就給你尋見,叩門的就給你開門!」在我們僵化守舊的頭腦運作下,可能一直不相信這是真的。因此我們從未真正地展開祈求、尋找和叩門的動作,或是用自己的方式祈求,但卻未獲得回應。

  現在,這個三十天計畫就是一個正式的「祈求、尋找和叩門」的機會,我們先做再說,剩下的,就是「祂」的事了!

  我以最大的願心,祝福你很快就能「心想事成」,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快樂人生!


§內文1

<第二步 排除夢想的路障>
有的時候,阻礙我們夢想成真的因素,可能是我們埋藏很深的一個信念。舉例來說,如果小時候,常常目睹父母親為錢吵架、感情弄得很不好的人。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可能會有幾個不同的反應(會選那一個是因人而異的):

1. 錢,真的很不好。害得爸爸媽媽吵架!
2. 錢,真的很重要,以後我要不惜一切代價、好好的去賺很多錢。
3. 婚姻真的很不好,兩個人除了吵架什麼都不做,讓孩子也不開心。
4. 貧賤夫妻百事哀,我以後一定要嫁∕娶個有錢人。

如果採取第一個信念,那麼長大以後,跟金錢的關係一定很不好。為什麼?因為他心裡已經對金錢產生了負面的觀感,造成了負面的能量,所以,長大以後,再怎麼努力賺錢,錢還是會跟他失之交臂!

第二個信念會讓人長大以後拚了命賺錢,對錢沒有安全感。因為他認為錢就代表一切。這個信念可能讓他在潛意識裡不會珍惜親密關係,或是追逐金錢甚至到危及自己健康而不自覺。而且,就像前面趕火車的人一樣,到了最後,可能「追逐金錢」本身就變成了他的人生目的,因此再多的金錢也滿足不了他。

第三個信念會讓人對婚姻產生恐懼感,他基本上不相信婚姻可以為自己帶來幸福、快樂。所以,每次親密關係進展到了要進禮堂的那一步,就會不自覺的被自己破壞。

第四個信念會讓人誤以為有錢就是幸福的保障,在選擇人生伴侶的時候,可能會做出不利自己的選擇,但自己卻渾然不覺。

當然,以上四個因父母為錢吵架而產生的人生信念不代表是全面的,有些人可能在同樣的情境下學會重視金錢,但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而且也珍惜親密關係。在相同的遭遇下,每個人的選擇會不盡相同,因為:我們的內在創造了外在的世界。

接下來,我用五個常見的案例來示範分析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困境,並且用什麼樣的夢想句和發願的方式,來進行三十天的吸引力法則實踐計畫。這樣可以方便你更清楚了解,並且對照一下自己是否也剛好處在類似的情境中。

想讓自己變有錢的人

案例1. 想要變有錢的人
崇明今年三十出頭,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賺錢。

出生在貧困的家庭,崇明從小看到父母為錢煩惱,而且也因為家裡沒錢,他高中畢業就出社會工作,把升學的機會留給弟弟妹妹。

所以,崇明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賺很多錢,讓爸爸媽媽晚年能夠過得好一點,也想讓自己的老婆兒子,還有弟弟妹妹的生活都有保障。

只可惜事與願違。崇明離開了工作五年的大公司,也把一部分的客戶帶走,準備自己出來創業。但他的運氣總是不太好,雖然能力很強,做事也很用心、勤奮努力,可是每次在緊要關頭總是出了些狀況,讓他失去客戶,或是賠的錢還不如賺的多。

第一次聽到「外面的世界是我們內在所創造」的時候,崇明很不以為然,但是回想一下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似乎真的有些內在的什麼信念在阻礙金錢流向他。因此,崇明想試試看所謂的「吸引力法則」,是否真的能夠讓他如願以償的賺到他想要的錢。


崇明的案例分析
崇明首先需要檢視一下自己的金錢觀。出生在一個窮困的家庭,父母灌輸給他的金錢觀念是什麼,有沒有負面的信念在其中。(可參考《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書中,阿南和錢老闆的對話)

還有就是,當年父母為錢所困,或是為錢爭吵的時候,崇明在一旁看著,他當下的感受是什麼。是覺得自己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不要為錢所困呢?還是覺得錢是罪惡的、不好的,害得他們家庭氣氛如此不好?(從結果來看,崇明當年做的決定可能是比較負面的。)

另外,很多孩子出於對父親的忠誠,潛意識裡會反映出不敢或不想超越父親的作為。崇明也要看看自己的潛意識中是否有「我不應該贏過爸爸」的潛在負面信念。

金錢是一種能量,要學習如何與金錢建立良好的關係,對有些人來說,是需要有意識去努力的。我相信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這一世會有多少錢財其實已經註定(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有些刻薄小氣的人還是很有錢,好像違反了心靈法則),但是我也一直強調,只要連接上了源頭,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想要改變財運,我們要了解「流入=流出」的能量公式,以及吸引力法則。所以,豐盛會來到內在豐盛的人身上,不會來到內心匱乏的人身上。把金錢視為好的、友善的工具,不要懼怕失去金錢,對人寬厚,為人付出,這樣的話,金錢遲早會來到你的生命中。

崇明的夢想句可以是:我要實現我的財富夢想(最好有具體數字和時限),因為我想給家人更好、更有保障的生活。

阻礙崇明夢想實現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的金錢觀念不正確,而且會不自覺的害怕自己超越父親而變得不孝。也或許是自我價值感不夠,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好運能賺到錢。

崇明的限制性信念可能是:小時候父母所灌輸對金錢的負面看法,還有我不能超越父親的成就,我不會那麼好運、輕易的賺到很多錢。

所以崇明要灌輸給自己的正面信念應該是:
●金錢是一種正面的能量,我能好好經營它。
●我可以超越父親,並且讓他引以為榮。
●我夠幸運,也值得擁有自己想要的財富。

案例2. 等待Mr. Right的女孩
慧芳是一位三十多歲在職場表現出色的女性,有著良好的收入,自己的興趣喜好也很多。

長相中等,但是氣質打扮大方時髦的慧芳,看起來頗具吸引力。年輕的時候談過幾次戀愛,也不在意,都把大部分心思放在衝刺事業。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慧芳愈來愈想成家,想找個可以陪伴終生的對象安定下來。

左看右看,身邊與慧芳年紀相仿或是稍長的男人,條件好的早就被婚戒套牢了,條件好且單身的又多半是同志,再不就是眼睛長在頭頂上、整天約會不斷、身邊美眉纏繞、不想安定下來的紈褲型男人。慧芳也不習慣談「姐弟戀」,她還是比較傳統,喜歡成熟穩重的男人。

慧芳小時候父母的關係不好,常常吵架。慧芳還曾經勸媽媽離婚,尋找自己的幸福。現在面臨婚姻的抉擇,慧芳可說是非常挑剔。

她理想中的男人,一定要具備「新好男人」的特質,愛家、愛孩子、負責、誠實等,還有其他身高、體重、相貌、經濟能力等條件。朋友告訴她,這麼挑剔,不如向老天訂做一個算了。

知道了吸引力法則之後,慧芳好奇,這個方法是不是能夠真的幫助她訂做一個理想的Mr. Right出來?


慧芳的案例分析
我看過很多運用心想事成而找到另一半的例子。我自己就是,而且也幫助了至少三個朋友找到了終身伴侶。

在慧芳的例子中,她首先要好好想想,自己要的對象條件究竟是什麼。

我的經驗是,列出這個人內在方面的特質,而不是外在的條件。比方說:他的存款多少、工作是什麼、身高多少、籍貫是什麼等,我覺得這些外在條件既不重要也會改變。而個人的特質:個性、價值觀、興趣、喜好、做事的方法,對人事物的看法態度這些內在的東西,是可以詳細列出來的。

不要擔心自己是不是太挑剔,只要你敢要,宇宙都會給你。

當初我在找結婚對象的時候,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會找不到。我列出了很多條件(人要誠實、負責、忠誠的愛我、顧家、喜愛藝術、旅遊、看電影,會陪我看卡通影片,會陪我買菜、做飯、做家事等,一堆別人看起來神經兮兮的條件),結果我老公幾乎完全符合。所以,後來我就深信,我們的人生是我們「相信」來的。你信什麼,什麼就會發生。

不過慧芳必須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檢視自己對婚姻的看法和信念。慧芳有可能因為父母的婚姻不合,而在內心深處種下了對婚姻恐懼的信念。

當發願的時候,嘴上說想結婚,但是如果心裡面發出的是「恐懼」的負面能量,那麼宇宙接收到的就是負面的(或是相互矛盾的)東西,慧芳就不容易「吸」到合適的男人。

慧芳的夢想句可以是:我要找到合適的Mr. Right,因為我想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

阻礙慧芳夢想實現的原因,是因為她對婚姻有恐懼感,在潛意識中害怕自己會步上媽媽的後塵,一生遺憾;或是自我價值感不夠,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好運找到想嫁的好男人。

慧芳的限制性信念可能是:男人不可靠,結婚以後就會改變;婚姻是個冒險,可能帶來一輩子的不幸;我哪有那麼好運,會找到夢中情人?!

所以慧芳要灌輸給自己的正面信念應該是:
●我值得嫁給一個好男人。
●我的婚姻會幸福美滿。
●我夠幸運,能夠找到讓自己幸福的終身伴侶。

案例3. 追求成功的主管
向陽是一家國際電腦軟體公司的經理,公司最近高階主管有些變動,原來的美國籍總經理回國了,換來一位新的總經理大中。

大中年輕有為,他是被獵頭公司從同業挖過來的「空降部隊」。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大中初來乍到,雖然不太熟悉公司做事的規則,但急欲表現,對向陽施加很多的壓力。

向陽很不習慣新老闆凡事都要親自過問的管理方式,覺得大中老是不信任自己,連報銷一些簡單的帳目都要一一詢問,似乎懷疑向陽用公款在外面吃喝玩樂。向陽的情緒愈來愈不滿,連帶影響到他部門裡的士氣。

不巧,最近有個老客戶正在招標一個案子。本來這個客戶應該順理成章使用向陽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但前些時候向陽的手下,剛剛出了一個大紕漏,讓客戶公司電腦當機半天之久,而且損失了不少重要的檔案資料。
為此,大中對向陽也頗有微詞,幾次開會都有意無意提到領導力的重要性,直言好的管理者是可以避免部屬犯下致命錯誤的。因此,這次的案子,向陽勢在必得。但在士氣低落、老闆不諒解、又猛施壓力的情況下,向陽如何可以突破重圍,順利奪標呢?

向陽的案例分析
恐懼、害怕失敗,反而會阻擋我們成功。

擔心別人不信任的恐懼,反而會招致更多的不信任。

向陽要針對這兩點檢視一下自己的信念。要不然,就算換公司、換老闆,還是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在人生中遇到障礙和問題的時候,你可以視它為一個危機和挫敗,在負面情緒中與它抗爭;你也可以視它為一個磨練和學習的機會,在謙遜和鎮定中,尋找這個事件為你帶來的禮物。

在這種狀況下,你會更有力量、更有智慧的處理事情,而且,這份內在的定靜和正面的信念也會影響你周遭的人(在向陽的例子中,就是他部門的同事),讓他們也有同樣的篤定和信心去獲得成功。

向陽的夢想句可以是:我要贏得這個案子,因為我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阻礙向陽夢想實現的原因,可能是他對失敗有過多的恐懼,而且不能夠接受別人的懷疑、不信任。這些其實源自於向陽在潛意識就對自己不信任。

向陽的限制性信念可能是:我是一個失敗者。我做不好事情,所以需要別人監督我、管理我。

所以向陽要灌輸給自己的正面信念應該是:
●我是個成功的人,我知道如何領導團隊。
●我是個成功的人,我知道如何獲致成功。
●我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外星人通靈信息新書-- 迴旋宇宙 序曲:光之靈


是繼《地球守護者》之後 (建議可以先看這本)


來自外星人通靈信息新書-- 迴旋宇宙




 

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



 

為何我會買這本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書呢?我是被他書本的封面字樣吸引:



                           給   充滿好奇的靈魂


                         這一切,都為了喚醒意識。



 

還有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 書的後封面:



繼《地球守護者》之後, 



作者再次透過她和外星人與異次元高度進化的生命體所建立的合作關係,


傳遞許多重要資料。


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地球歷史和失落的知識,


包括靈魂為什麼來到地球,又為什麼被困在三次元裡,


外星人和地球的淵源、消失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和麥田圈的探討、


時間消失事件背後的跨次元經歷,以及光之靈的地球任務。


不論你相不相信,這本書都將擴展你的想像與心靈視野。


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 心得:



買來我就一口氣把它看完,我必須先跟大家分享這本書裡有暗藏幾個機關,



1不知道書的編輯是故意的還是....? 在某些章節分段用個3個黑的大句點來分段,剛開始因很認真看文字內容,無心特別注意這些黑的句點分段,但是慢慢的越看越進入,外星人的通靈信息時(前面是有些些廢話),竟然那些黑點會在那邊閃爍,本來不注意的黑點,認真看卻是外星人的頭 ,因為書本裡面有句話說,你之所以會接觸這本書"外星人的信息",那是會有意義的.....



 

2.書本裡面右上角印著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字樣,還有小小小的宇宙黑洞意像圖,剛開始也是沒有特別的感覺,但是書越翻後面,由此談到你來自源頭的分子,又最近在練一些振動頻率的東西,彷彿..噓...一下...穿梭入右上角的宇宙意像圖裡,還真有趣...



 

3.雖然書中的很多觀念早就聽過,但是外星人用另一種方式來解讀,後面幾章被它稍稍的振了一下,覺得這個出版商,真是的還留很多精彩的,準備出第2集...



 

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  作者簡介

朵洛莉絲.侃南(Dolores Cannon )

一九三一年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
一九五一年婚後,隨著先生的海軍職務旅居世界各地。

一九六八年初次透過催眠接觸輪迴概念。她的先生是位業餘的催眠師,在使用催眠幫助一位婦人減重的過程中,無意間回到個案的前世。在當時,前世仍屬「非正統」的主題,鮮有人對此領域進行探索。這次事件引發了她對輪迴的興趣。一九七○年,先生因傷退役,全家搬到阿肯色斯州的山丘。她由此開始了寫作生涯,投稿於各雜誌和報社。



子女成人後,她投入回溯和輪迴的領域,鑽研各類催眠方式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技巧,能最有效地幫助釋放隱埋在個案潛意識的前世資料。

自一九七九年起,她已催眠了數百位自願者。一九八六年,她將研究工作擴展至不明飛行物(幽浮)的領域。她也實地探訪疑似幽浮降落的地點,並調查英國的麥田圈現象。這些透過不同催眠個案所得的類似資料,已相繼匯整成多本著作。

她稱自己為記錄「失落的知識」的回溯催眠師和心靈研究者。

她的作品包括地球守護者(Keepers of the Garden)、The Custodian、Conversations with Nostradamus(三冊) 、Jesus and the Essenes。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