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接受內心的黑暗 會比承認自己的神聖 還來的容易"--讀書會內化經驗的重要性

BY 孟婷


看書 很多時候都要往內的去審視自己

而這個往內自醒的過程 又稱之為"內化"

聽起來 很簡單 解釋起來 也不難


 

讀書會中 我有發現一個共通的問題

就是有關於"自我審視"的部份


 

基本上歸類 讀書會成員分為兩個頻率

一個 已有過內化經驗的成員

以及 尚未有內化經驗的成員

中間 卻跳過了那種"正在"內化 的成員

這樣的言談上 就會出現些許的落差


 

在談到自我內求的部份時 我一直感到有一個跳空點

這個空缺 讓一整個路線中斷

甚至形成了一種隔閡~

好奇心旺盛的我 有企圖想要把這空點完整詮釋

算是自我挑戰吧!~ 做到了 我自己也就進步了~


 

叔叔提供了我ㄧ個非常好的題材 "情緒"

說清楚點 以最強烈的情緒來做表率 "生氣"

(感謝淑叔叔)

究我自身的經驗 來談這個內化

並藉由文字 希望能找到那個空缺


 

當某件事情 不合我所預想時 我就會想生氣

而在接觸這一切之前 生氣就生氣 發火就發火

沒什麼好說 也沒什麼好談 反正都是別人的錯

甚至 要我承認我"只是"因為別人沒有如我所願

所以我就要發脾氣 這一點 都是一種不可能

更別提我發脾氣只是為了掩飾恐懼了 這根本是天方夜譚


 

畢竟 誰會去承認這點呢? (在情緒的當下)

甚至 在生氣過後 也不見得會去承認

因為我很習慣的用我對這世界的觀點去解釋每件事

很多事情都被我定義在 "本來就該如此" "應該要這樣"

既然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種 "理所當然"

當然 我也會將"發脾氣" 視為一種理所當然並且"習慣"


 

第一次去面對有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時 是在安老師的課堂上

首先 我必須要"完整的"發脾氣 讓情緒"爆發"

體驗那樣的情緒 感受那樣的情緒 "接受"那樣的情緒

! 我介意這樣的事情 我不爽 我發脾氣

把最表面的情緒能量釋放 理所當然 並且屏除一切道德倫理

"完整接受"這樣的感覺 (生氣!)


 

""娃娃 企圖"殺掉"娃娃 因為我把布娃娃當成那個人

當我打夠了 發洩完了 老師問我 "現在的感覺"

第一瞬間 ""爽啦!"" 我的怒氣得以宣洩 我的情緒獲得滿足


 

就在下一秒 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我開始滔滔不覺得說著內心深處 埋藏很久的感受

我知道它存在那裡 我也請楚他常常在跟我說話

只是那個聲音 已經消失好久 好久~ 久到...... 被我遺忘

那個 "" 最真誠的感受~


 

不是憤怒 也不是埋怨 更沒有攻擊性

而是一種悲傷 無助 無奈 委屈 恐懼......

那是一個柔弱無力的我 而且單純 目標明顯的我

前一秒的攻擊性 只是為了要保護這個柔軟

我以為 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不受傷害

其實 我還是受了傷~~


 

蛻下攻擊性的表面之後 是個無助的自我

這個我 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 自怨自哀

世界對我不公 朋友對我不好 老公對我不忠

然而 還有更內層的渴望

怨懟 得不到 "" (或愛不夠多)


 

老師又問 "那你說 你的方式 能要到你要的嗎?"

這問題好 我第一次的回答 很直接的笑說 "當然可以啊!"

"那他能明白你要的嗎?"

"不能......"

"如果他知道了 他會不會給你呢?"

"當然會~"


 

文字上的說明 很簡單的就能看出矛盾點

(看不懂得 上一段請再看一次) 矛盾點出現!

最後進入 "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

該怎麼說 該怎麼做 該怎麼要~

這個認知 讓我變的比較有耐心去解釋我要什麼

(因為我知道 他只要知道了 一定會給我)


 

循序漸進的 一層層往下問自己

有勇氣的接受並面對自己的情況 以及慾望

明確的 用適當的表達 去索取 得到

慢慢的 在由體驗中去歸類 去劃分

甚至 感受愛原本就已經存在~


 

而也當然有找到那種在為與我無關的事情生氣的

知道之後 以後就不會沒事為了他人動怒~

這答案與影響 要靠個人慢慢尋找


 

以至於到現在 我知道什麼是"生氣"

當這個情緒要靠近的時候 我可以喊暫停

讓我慢慢的 好好的去分析"" 怎麼又出現了


 

自我問答 變成一種習慣

更甚而 當我看書的時候 可以招喚自己相關的經驗去對照

這點跟自己的行為 有何相仿之處 (這跟""到的一樣)

或者 是否有哪個經驗還有欠缺可得以套用 (""可以這樣做)


 

++++++++++++++++++++++++++++++++++++++++++++++++++++++

 

我發現空洞點 ""情緒"" 這個空洞點 很重要!!

一般人 根本有的連情緒這關都過不了

我們一直以來都忘了要提這一點 "情緒"

沒有這個點 沒有先處理完那些強烈的感受

是很難以看到內心那分柔軟的~


 

然而 讀書會裡面談的 大多都是以生氣的情緒為主

這強烈的情緒 會掩蓋掉很多內心的訊息

不先處理外表強烈的情緒 內心微弱的聲音 就不容易聽到

第一個要先勇敢面對的 "情緒"

內化~ 得排在體驗情緒後 去做的後序

  

 

如果人都還是當的搞不清楚狀況 如何直接提昇到神?

連自我的人性都還沒辦法接受 怎麼去接受神性?

終於了解為何某書上會寫著那句話

"人接受內心的黑暗 會比承認自己的神聖 還來的容易"



關於我 讀書會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