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除去障礙(小我)才是課程的教學目標長久以來,總有一派的奇蹟學員或新時代信徒,認為另一些學員執著於挖掘小我。他們應該多談談神的愛、多談談光明,畢竟這才是靈性學習所要追求的,不是嗎?挖掘小我只會使人陷入更深的罪咎、恐懼、和對立,以致無以自拔。然而,這樣的評斷是否公允,尚難一概而論,這得視所謂「挖掘」指的究竟是什麼。有趣的是,當我們深入檢視《奇蹟課程》,會發現它常把小我描繪得血淋淋的,相當可怖。而其中最重要的幾個篇章幾乎都在深入「挖掘」小我,包括「小我的動力結構」(T-11.V)、平安的四個障礙(T-19.IV)和「混亂的法則」(T-23.II)。 怎麼會這樣呢?這不是一部關於愛的課程嗎?事實上,除去談小我、談寬恕、以及談抗拒的文字之後,這部課程就會瞬間從原本的一千五百頁縮水成不到一百五十頁。若能真正讀懂《正文》〈導言〉所要傳達的訊息,就不會對此感到意外了—— 這部課程並非寫來傳授愛的真諦, 因為我們無法、也無需去做。 它是一部幫我們除去(體驗到愛的)障礙的課程, 也就是教我們如何「寬恕」小我的課程。 既然小我就是那個障礙,而我們的目標是除去障礙,那麼教學的重點必然如下: (一)了解障礙的來龍去脈 (二)探研如何除去障礙 這是為什麼《課程》得花上大半篇幅來談論小我和寬恕的原因。小我雖是個幻相,為心靈當真之後卻能使盡一切詭詐、見縫插針,把當事人騙得團團轉。因此我們的確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來了解它的運作方式,否則還沒過招就已先被撂倒在地,且還不知所以。 深入了解小我,但又不當真並予以寬恕因此,從「實相」的角度來說小我的確微不足道(事實上,它根本沒有任何能耐)。然而,正因我們仍深陷幻相,而且尚未脫離險境,便不能掉以輕心。這是為什麼耶穌要我們尊敬小我,因為我們的小我總是比自以為的還要大。不過,的確有些人不斷地陷在小我之中自我分析、自我批判以及批判他人(這一項佔的比例可能要大些)。但這不是因為他們挖掘小我(事實上,是根本挖得還不夠),而是因為搞錯挖掘小我的目的—— 放下小我、寬恕小我。 因此,我們可以用本文的標題來做個小結:別輕忽了小我,但也別弄假成真。這等於是要站上一根平衡木: 既能深入了解小我, 又能不當真,並予以寬恕。 通常需要相當的鍛鍊和摸索,並跌過幾次跤之後,才會真正站穩、不再左搖右擺。因此,有經驗的帶領人談起小我的時候不僅能瞭若指掌,卻又能出之以輕鬆、幽默,似乎談笑之間小我便已灰飛煙滅了。而這也是我自己為之努力的方向。 覺察小我,面對小我,寬恕小我總而言之, 我們要下定決心面對小我,而非逃躲到光明之中,誤以為自己活得很神聖,認為小我很容易打發。我們也得花時間「覺察」小我,但謹記目的不是弄假成真,而是寬恕。之所以無法體驗到神的愛,是因為仍需移除小我;如果無法寬恕眼前的弟兄,就難以侈言神的愛。 然而,寬恕卻需要「按部就班」的操練;從來人心最厭惡的就是機械式的按部就班,因為缺乏人性。不過,正因為小我喜歡見縫插針,就逼得我們必須步步為營。沒有練好收回投射就想交託,便如還不會走路就想飛。這麼樣是不成的,只會跌得更慘。因此,我總是提醒學生紮實操練的重要,雖然真喜歡聽的人確實不多。 文:許自呈 編輯整理 破解情緒勒索 安ㄧ心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