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線蓮(Clematis)花精
,是對不管是憂鬱或躁鬱症都是滿有效的,只是需要有點時間
還有一般會有此症的人,大都是已在"現實"的環境,混不下去來只好跑進"憂鬱或躁鬱症"狀況
之所以說這樣,每個應該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
認真想想"憂鬱或躁鬱症"是不是一種很好的躲避方式
因為大部份的,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只好乖乖吃藥囉
鐵線蓮(Clematis)花精就希望這些人可以勇於活在當下
出處:
30萬青少年躁鬱症 困擾終生
與同樣好發於年輕族群的其他精神疾病相較,躁鬱症是更典型的青少年疾病,醫師警告,國內七十萬名躁鬱症病患中,青少年就有卅萬人,表現卻各有不同,家人可能誤為青春期毫無所覺,而典型躁鬱症有著「男女大不同」的症狀。
躁鬱症又稱「雙極性情感性疾患」,國內外研究都顯示,六成以上躁鬱症患者在十五至廿二歲發病,相較於精神分裂症好發於廿歲、憂鬱症好發於卅歲,躁鬱症更是典型好發於青少年的終生疾病。
台北三總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葉啟斌昨天提出警告指出,現有資料顯示,台灣目前七十萬躁鬱症患者中,總人口盛行率高達一~六%,與世界各國相差無幾,保守估計其中有卅萬是青少年。然而,對於這個「青少年疾患」,國內家長、青少年本身對它的瞭解都少得可憐。
為一探國內學子對躁鬱症的瞭解程度,一項由藥廠舉辦,以「你眼中的躁鬱症」為題的海報設計比賽中,「不切題」的作品竟多達七成,可見青少年對躁鬱症的了解高度不足。
台北三總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葉啟斌也是評審之一,他說,「只有少數作品能對躁鬱症作出正確詮釋」。多數人只就躁鬱症的字面解讀,錯當成是「一個身體同時住著兩種情緒,彼此不斷相互拉扯…」的精神疾病。
葉啟斌解釋,躁鬱症患者不會在狂躁暴怒與憂鬱的兩極掙扎,而是在單極(躁或鬱)作週期交替性的情緒抒發;每次發病持續時間約二到四天不等,間隔時間多從四年、二年、一年、半年、一個月…,隨發作次數增加變得愈來愈密集。
站在精神科醫師立場,近四百件參賽海報作品中,葉啟斌最激賞的是銘傳大學陳昱琦的創作、同時獲第三名及最佳主題獎的「安妮眼下的台北」。
這幅以一○一大樓為主構圖的海報,洋溢著梵谷的印象派畫風。葉啟斌說,該幅作品以少見的第一稱觀點表達躁鬱症患者心情,沒有世俗對躁鬱症患者灰色、扭曲的負面觀感,且將常見於躁鬱症患者異於常人的高傲、孤寂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激賞。
相關文章:
留言列表